第 1 頁:注意事項、給定資料 |
第 3 頁:作答要求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4.所謂空心村,是指在農民新建住宅過程中,由于村莊規劃嚴重滯后等原因,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莊外圍,而村莊內卻存在大量的空閑宅基地和閑置土地,形成外實內空的村莊布局。
在H省部分空心村,許多房屋常年無人居住,墻皮脫落、房門朽爛,屋頂垮塌。一些群眾形容:“外面像個村,進村不是村,老屋沒人住,荒地雜草生!盚省某市提供的一份調查材料顯示,農村改革30多年來,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經濟條件不斷改善,該市農村先后經歷了3次建房高潮:由改革開放前的土坯房到上世紀80年代的半磚半土,再到90年代的磚瓦房,最后是新世紀初的磚混房。在這個過程中,農戶建房投資明顯加大,建房速度也呈加速趨勢。
農村建房無疑使農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缺乏科學引導,村莊沒有規劃,建房無序、濫占亂建問題嚴重;有的群眾盲目攀比,爭風水、搶地邊,院子越圈越大,占地越來越多,個別農戶甚至大到1畝多地,造成嚴重浪費。與此同時,一些村莊由于人口大量外流,也導致不少農村建設用地閑置、浪費。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曾經在G省某地調研。他們統計,該村莊的土地大約有39%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村里約400幅宅基地,平均一幅宅基地居住1.9人。如果考慮到有的農戶房屋利用率低的情形,這個村土地有效利用的程度還要低一些。按一幅宅基地應居住4人計算,這個村可節約宅基地約52%。除該村外,農村所的研究員們還在湖北、山西、廣東等地的30多個行政村進行了調查,他們以大范圍村莊調查數據為基礎進行估算表明,我國村莊空置面積超過1億畝,相當于全國耕地總量的1/18。
5.位于長江南岸的白滸山外貿碼頭,是B省第一座外貿專用深水碼頭,共有兩個泊位,岸線長700多米,可常年停泊5000噸級海輪。該碼頭自上世紀80年代建成以來,吞吐量一直沒有達到60萬噸散雜貨年設計能力,長期“吃不飽”。近年來,為了尋找出路,碼頭的部分倉庫、泊位被租賃給中石油,改做成品油儲存和運輸業務。
但是最近,白滸山碼頭卻人跡寥寥,冷冷清清。據調查人員調查時發現,當時只有一輛運送鋼材的貨車在等著卸貨,兩個泊位只有一個有工人作業,四、五名工人正在為?吭诖a頭邊的一艘輪船裝運鋼材。碼頭設施陳舊,通向躉船的鋼引橋護欄上銹跡斑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白滸山港還將擴建,新建2個碼頭,達到300萬噸的年吞吐能力。
B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某認為,當年,為了搶占深水岸線資源,白滸山港本來就是一個重復建設的產物。缺乏配套和產業支撐,擴建后的白滸山港仍可能面臨“吃不飽”的困境。
白滸山港不是孤例。近年來,我國機場、港口、公路等基礎設施迅猛發展,其中不乏重復建設、過度超前的情形。專家A介紹,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總長度已經與歐盟27國總和相當,是日本的8倍多。高速公路密度也很高,東部地區達到了2.49公里/百平方公里,遠高于歐盟和日本,是美國的2倍;中部地區是1.59公里/百平方公里,也高于美國和歐盟的平均水平。“實際上,近年來建設的一些高速公路客貨流密度嚴重不足。問題的關鍵在于,各國都只有干線才建高速公路!
交通設施建設仍在大規模地浪費土地。為京滬高鐵新建的上海虹橋火車站,占地達5000多畝。專家A憂心忡忡地說:“一個火車站,一些輔助設施,要那么大的面積干什么?日本有高鐵,德國有高鐵,法國也有高鐵,他們的車站在城市里占地只需要幾百畝,我們的人均耕地遠比不上德國、法國,為什么還要占那么多地?”
6.在我國首個“農民耕地保護協會”的誕辰地江蘇省金壇市直溪鎮直里村,一個由農民自發組織舉辦的“全國首個農民耕地保護協會論壇”,引發了眾多有志于探索“農民耕地保護”的理論研究愛好者和相關專家學者的濃厚興趣。有關領導為農民張喬關、田松青等8位在“農民耕地保護協會論壇”上的獲獎者頒發了獎狀和獎品。
2009年6月2日,“農民耕地保護協會”正式掛牌成立。該協會的成立,開創了全國之先河,成了進一步鞏固耕地保護的前沿哨所,成了從源頭上建立起保護耕地以“政府是制定政策的第一責任人、國土部門是依法行政的第一執行人和農民是耕地保護第一守護人”三位一體的共同責任機制的橋頭堡。對此,金壇市國土資源局積極引導、大力支持,舉辦“農民耕地保護協會法律法規培訓班”,進一步宣傳國家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強化了會員對耕地保護的理論基礎,為其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政策與理論保障。
金壇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說:“農民耕地保護協會的成立,是廣大農民朋友情系土地,著眼長遠的心血凝聚;是落實‘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是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探索和建立農民自己保護耕地長效機制’的創新之舉;是將耕地保護工作的關口更加有效地前移,筑牢珍惜資源的千里長堤,構筑保護耕地的堅強堡壘。‘農民耕地保護協會論壇’是一個集聚各協會智慧,展示各協會風采,探討協會前進方向的展示平臺;是為了促進‘農民耕地保護協會’全面生根開花,并結出豐碩果實的群英會!
近年來,浙江、淮陽等省內外前來金壇“農民耕地保護協會”取經、學習的人非常多。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國土資源局的黨委書記亞森·木沙在我國首個“農民耕地保護協會”金壇市直溪鎮直里村深入調研時,連連稱贊“農民耕地保護協會”:“亞克西!亞克西!!!”并當即表示,一定要將他學到的寶貴經驗帶回家,要讓“農民耕地保護協會”這朵鮮艷之花同樣在他的家鄉開花結果,充分發揮農民耕地保護協會作用,為貫徹執行國土資源部2010年行動方案“保紅線、保發展”順利推進,為推進依法行政、節約集約用地和可持續發展拓展新思路。
7.日本是世界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多地少是其明顯的特征。因此,日本政府歷來重視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工作。其基本做法和經驗有:
(1)土地管理完全納入法制化軌道,一切重大國土問題都制定特定法律。其特征可歸納為:數量多、范圍廣,各項條文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職責清楚,嚴格制裁,不斷修改。
(2)重視城鄉土地調查和土地利用計劃工作。二次大戰以來,日本廣泛地進行了地籍調查、土地分類調查、水資源調查等各種調查工作,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供決策依據。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國土利用計劃》,對各類用地的未來利用作出科學安排。
(3)限制城鄉土地利用,有效保護耕地數量。主要內容有:限制城市土地利用——根據《城市規劃法》,限定城市內部不同地域土地利用方向;限制農業區域土地利用——根據《農業振興地域法》、《農業法》等的要求,限制農業地域的土地利用,規定農業用地不能被任意侵占,不同農業用地也不許任意轉用。另外,還有限制森林地域的土地利用、自然公園地域的土地利用、自然保護地域的土地利用等,對于保護土地(環境)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4)依靠國家力量興建農業基礎設施,增加農地生態系統功能。日本從18世紀初就開始將農民水田的灌溉設施納入了國家的基本建設規劃之內,隨后逐漸將土地改良、交通道路建設等也納入國家農業基本建設項目。據80年代統計,政府農業財政預算每年約占國家一般預算支出的10%,其中農業基本建設支出占28%。
(5)強調農業和農村具有的國土保護和環境保護功能,大力推廣環保型農業。在1992年6月通過的日本農業“新政策”中制定了有關環保型農業政策。
8.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司長嚴之堯在一次專訪時語重心長地說:“耕地的數量保護固然重要,但沒有質量的數量是不可靠的,僅保住18億畝耕地數量是不夠的,必須從數量管護轉向數量質量并重管護,通過各種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質量等級,確保耕地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管理是我們的法定職責,這是由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一方面,根據全國農用地分等結果,全國耕地質量等別狀況總體偏低,優、高等地僅占耕地總面積的33%,平均等別僅處于中等水平;旱地比例超過了一半,水田僅為26%。另一方面,我國耕地質量等別分布上還存在經濟發達地區與優質耕地分布區域在空間上復合的特點。這樣,建設占用的大多是高等級耕地,而開發新補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各種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加強數量質量的一體化管理、建設和保護,是耕地保護管理的現實要求。
近年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積極開展基本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推進了耕地質量的建設和管護。但要清醒地認識到,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重視還很不夠,耕地保護“重數量、輕質量”傾向依然相當普遍,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制度還不完善、投入不足。這些現象都亟待進一步改進。我國必須通過強化“管控性保護”,加強“建設性保護”,探索“激勵性保護”,將耕地質量管理深入到耕地保護的方方面面。
9.我們從小被告知,中國地大物博。多年之后,我們才明白,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一旦慮及13億人這個大分母,地便不再大,物也不再博。如人均耕地面積,我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只有美國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糧食安全,只是可耕用土地急劇減少的危機之一,背后還隱蘊著更多潛在的危害。農民的土地被一些地方和開發商征用之后,失地農民的權益保障、生活出路、社會保障等問題;地方政府動用行政甚至司法力量違法違規侵占土地,必然損害政府的公信力;過多土地被征用,難免增加失地農民,進而觸發社會矛盾,危及社會和諧;在個別地方,還引發地方官員的腐敗和“權力尋租”問題……
耕地不需要保護,主要是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考慮的。事實上耕地的保護不單是為了保證糧食安全。更重要的是耕地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緩和耕地資源短缺的需要;是經濟地配置耕地資源的需要;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需要;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
我國單位GDP能耗過高已是共識,節能減排被寫進“十一五”計劃,被分解成地方政府的硬任務,并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得到了比較好的執行(有些節能減排任務完成不理想的地方政府,到年終歲末不得不采取強制性限電措施)。相對而言,重要性一點也不亞于能耗的“地耗”(土地是一種稀缺且不可再生資源,土地消耗可以說比能源消耗更緊要),仍未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仍未意識到毫無節制地浪費土地是在竭澤而漁,在吃子孫飯。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將降低GDP的“地耗”早日提上議事日程,像降能耗一樣,任務層層分解,剛性問責,切實把它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