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及作答要求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注 意 事 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給定資料
1.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于二十世紀初。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盡管對文化產業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定義,但文化產品的精神性、娛樂性等基本特征不變,因此,文化產業是具有精神性、娛樂性的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活動。
文化產業囊括了很多子行業,它的觸角延伸至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我國的文化產業最主要的包括有圖書出版業、新聞傳媒產業、廣播影視業、動漫產業、網絡文化產業、表演藝術業、廣告產業、休閑產業(體育賽事、休閑娛樂業、文化旅游業等)以及會展產業等。
我國文化產業是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而逐漸興起的新興產業。發端于2003年的文化體制改革,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0年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文化產業發展確立了目標。隨著十七屆六中全會支持文化產業大力發展的相關政策出臺,我國的文化產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文化產業相關人才也將獲得廣闊的發揮平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文化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自發到自覺、從局部到全局,在人類產業發展史上都屬罕見。
人們習慣于把文化產業稱作“內容產業”。從文化的特性看,內容是文化產業的內核。內容缺乏特色,或者過于特色缺乏國際視角仍是主要問題。文化是靠人去塑造的,是要靠有創新能力的人去推動的。但文化是無形的,其傳承和傳播需要載體,需要渠道和終端,渠道不暢,已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需要把文化傳播渠道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要打破地區封鎖,建成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各地可以合理設置“收費站”,但不能再“畫地為牢”,人為地阻隔文化傳播。
文化生產力相對落后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表現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明顯不足。造成供給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產能力不足的總量矛盾,也有布局不合理的結構矛盾。
2.文化產業結構是指文化經濟資源的存量構成和比例關系,決定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文化產業盡管剛剛起步,但受到的關注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對于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中央政府既要保護好,也要引導好。
在制定“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時,將近一半省份明確了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目標,有的表述為翻一番或翻兩番,比如山東為翻兩番,北京、湖北等地為翻一番;有的表述為占GDP的比重,比如浙江、廣東等省為5%,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最低為4%、最高為8%。姑且不論文化產業的統計口徑是否一致,單就這些規劃目標而言,確實是催人奮進的。
2008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的省份有5個,分別是廣東、山東、江蘇、北京和浙江,文化產業增加值之和為4012億元,占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52.58%。假如按年均15%的速度增長,這5個省份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將超過5000億元。“十二五”時期,如果這5個省份能夠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到2015年末,文化產業增加值的總量就是2萬億元,其余地區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只要每個省份達到385億元(相當于上海市2008年的水平),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就能夠達到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就有可能達到5%。
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目前文化產業各門類區域間的結構趨同、同質競爭現象十分突出,既存在于傳統文化產業,也出現在新興文化產業,還體現在文化產業園區或基地建設上。出版發行、演藝等傳統文化產業目前存在的空間布局不合理,根源在于文化資源的行政配置方式;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的“遍地開花”、“蜂擁而上”,以及文化產業園區或基地的雷同,根源在于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而造成投資的盲目性。
在傳統體制下,我國文化資源是按行政方式配置的,無論是電臺電視臺,還是書報刊社,以至于文藝院團,從中央到省、市甚至到縣都是按行政區劃和部門配置的。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方式,是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不僅如此,這種體制已演變為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伴隨著各地組建門類齊全的文化企業集團,這一狀況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所加劇。文化企業規模也普遍偏小,規模以上的企業屈指可數,經濟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均較弱,知名文化品牌較少,缺乏市場競爭力。
總體來看,我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格局與區域經濟發展基本相同,呈現東高西低的不平衡發展態勢。從文化產業單位和從業人員數量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占全國的2/3左右;從增加值看,東部占3/4左右。部分地區還存在發展思路單一、產業結構雷同的問題。
當前文化產業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開發文化資源、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創新文化表現形式等方面的能力較弱,文化產業與數字網絡技術融合不夠,新興產業發展不快,導致低技術含量文化產業比重偏大,文化產業增加值率不高;由于原創能力不足、優秀創意少以及技術手段不足,文化產業向市場提供的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的精品力作和拳頭產品不多,而且,質優價廉的大眾文化產品也不能滿足需求。
3.中國的動漫產業目前是一個創造的階段,在發展國家軟實力,提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世界文化的影響力上,動畫是一種有效的表現形式。“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面對國民經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重大機遇,動漫產業只有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大動漫版權保護力度,才能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空間。
自“十一五”以來,在宏觀政策和一系列鼓勵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支持下,中國動漫產業快速發展,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代工走向原創的轉變,在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中國動漫產業產值從“十五”期末不足100億元,到2010年達470.84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0%,動漫產品數量大幅增長,動漫產業鏈不斷延伸,在盈利水平、產值規模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到“十一五”期末,中國涌現出一批成功上市的大型動漫企業,年收入過億的大型動漫企業達13家,動漫企業規模發展迅速。
雖然近年來動漫產品的數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內涵深刻、風格獨特、形式新穎且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精品力作不多,缺少在國際國內都能立得住、叫得響的動漫品牌形象,動漫產品的質量和動漫原創水平、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中國現在有上萬家動漫企業,但總體上還處在小、散、弱的狀況,動漫企業盈利水平偏低,龍頭企業比較少。動漫產業結構尚不合理,產業鏈不完整,漫畫、新媒體動漫、動漫衍生品行業相對薄弱,上下游行業之間還未形成良性循環,仍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
據介紹,目前動漫從業人員和在校生人數不少,但是創意策劃和經營管理等高端人才比較匱乏,大專院校的動漫專業有待加強,以適合于市場的需求,很多優秀的動漫專業學生選擇了設計、游戲等其他行業,動漫產業人才流失情況比較嚴重。高端人才的缺乏制約了動漫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原創動漫主要被兩個問題所困擾,第一是目前我國動漫雖然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質量不高導致原創動漫不被消費者所認可。第二是我國原創動漫品牌的推廣力度不夠,使得原創動漫的影響力大幅削減。而資本市場帶來的集資、融資能夠幫助動漫公司在創作時更好的進行運作。資本看重的是創意帶來的穩定而持久盈利的市場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意與資本的對接更多的是創意先與市場對接,好創意才能與資本對接。
2009年,喜羊羊電影的票房奇跡成為國產動漫業的一個標桿,喜羊羊的衍生產品也迅速占據市場,長達六年的投入終于獲得了回報。奧飛動漫第一股在創業板的上市也標志著奧飛已完成從玩具企業向動漫文化企業的轉型,意欲借助資本市場打造“中國迪士尼”的目標。
奧飛動漫作為我國動漫產業發展排在前列的動漫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受到業內人士關注,一位分析師稱,隨著現在我國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的扶持,動漫產業也處于一種較好的經營環境和發展模式中,該公司目前在行業中表現十分積極,如果在此基礎之上能夠推出更好的動漫產品,那么對于該公司的未來前景是相當不錯,而且如果類似的動漫公司能夠在融資,發展戰略上做到更加完善,那么在資本市場中的表現也會更加強勢。
動漫產業被稱為21世紀知識經濟核心產業,是IT業之后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動漫產業涵蓋了動畫、漫畫、游戲、制造業等諸多行業。動漫產業的逐步崛起,對于與動漫產業相關聯的各個產業都會有很強的推動作用。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的兒童每年在食品消費上達350億元人民幣,玩具每年消費額為200億元,服裝每年消費額為900億元,在兒童音響出版物也達到了100億元。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行業在今后的發展上都會依賴于動漫產業的帶動。中國的動漫市場需求是相當大的,轉化為數字,中國動漫市場具有上千億元的市場空間。在近些年,國家對推動和發展動漫產業方面所出臺的政策對動漫產業今后的發展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
動漫產業的發展將推動文化產品的輸出,為我國民族文化“走出去”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和途徑。文化推廣的國際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有了更重的分量。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并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位置,將直接推動我國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出與文化品牌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作為動漫品牌,它還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