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3.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復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國經濟增長與物價總水平之間存在很強的對應關系,過快的經濟增長一般來說都會形成更大的通脹壓力。當經濟增速為7.8%左右時,物價總水平約為0;當經濟增速為9%時,物價總水平約為3%。當經濟增速加快約0.4個百分點,物價總水平則會上升1個百分點。在過去五年中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積累了巨大的通脹壓力。再加上我國近幾年來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雖然一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是也積累了不少新問題。當前我國物價上漲和上述因素有極大的關系。
近兩年為應對危機,我國貨幣投放較多,導致經濟體中貨幣的流動性過于充裕。貨幣巨大的社會融資總量對物價總水平的影響仍然在逐步釋放過程中,不會因為宏觀調控措施而驟然消失,所以我國的通貨膨脹仍在繼續。
國內城鎮化進程與要素價格改革是當前通脹壓力上升的中長期因素。工業化與城鎮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就我國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來看,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資源能源價格以及資金價格都處在逐步上升的通道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上述發展規律的一種反映。2009年以來全國約一半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漲幅超過20%。城鎮化的推進導致土地更加稀缺,推動土地價格上漲;人口老齡化來臨使得中國的儲蓄供應逐步減少,這會推動資金成本上升;中國的快速發展加劇了資源能源供應的緊張,原先壓低的資源能源價格將會逐步走高;流通環節問題也導致供給成本增加,這在農產品價格構成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我國通貨膨脹的產生不僅僅是由于國內形勢造成的,也受到了國外形勢的影響。全球流動性過剩,使得大量外資或熱錢流入我國,加上國內貿易順差,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形成更大規模的流動性。由于我國匯率彈性不足,基礎貨幣投放中外匯占款大量增加,如果對沖操作不及時或不完全,全球流動性就很容易轉化為國內市場上的流動性。央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時就與當期外匯占款增加有直接的對應關系。過于充裕的流動性必然會對物價產生巨大影響。
輸入性通脹持續增強也是形成當前國內通脹壓力上升的外部因素。輸入性通脹最主要的表現是進口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目前,我國大宗商品進口,特別是在能源和一些基礎性原材料方面對外依存度很高,而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已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受美元大幅貶值、全球需求恢復、流動性充裕、西亞北非動蕩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輸入性通脹的傳導渠道是: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其次造成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最終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4.對國內的通貨膨脹,用現行這樣的CPI統計體系指標來度量我國物價水平,通貨膨脹的壓力是看不出來的。上半年無論是菜價上漲還是其他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都是在供求關系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的價格上漲,因此,這種價格上漲是無法通過政府行政方式來調節的。國內物價全面上漲的根源在于我國的經濟結構失衡。
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是需要工業反哺農業的明顯信號。隨著工業化的持續推進,人均收入增加,人均食品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由此導致食品供求缺口擴大,農產品供不應求和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最終推動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與工業化同時推進的城鎮化則導致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上漲,這也加劇了總體物價上漲。我國這一輪的物價上漲,主要就是由食品等農產品和住房價格上漲引起的。此外,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勞動力價格上升也成為引起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雖然可以使我國通過出口物美價廉的低端產品,吸收一部分國內過剩的產能。但是,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廉價工業品大規模出口時,會壓低國際市場的工業品價格;在進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時候,又會誘發國際市場相應產品價格上漲。其實就是中國賣啥啥便宜、買啥啥貴。
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主要依靠大規模投資來維持經濟增長,大量政府投資、國有企業投資雖然在短期內可以維持經濟增長,但由于結構失衡的制約,這些投資既會推高投資品價格進而推升通貨膨脹,又會因缺乏競爭擇優過程而加劇結構失衡問題。
在我國,高素質勞動力短缺、低素質勞動力過剩問題也對調整經濟結構、抑制物價上漲帶來不利影響。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但由于人才缺乏,這些行業的發展舉步維艱;由于低素質勞動力的大量存在,政府又不得不繼續擴張低端傳統制造業,這使得一般制造業產能過剩與高端產業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變得更加突出,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進一步增大。
5.通貨膨脹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和復雜。它既是宏觀經濟失衡的一種表現,又能對宏觀經濟失衡進行必要的調整。
對于生產來說,首先,商品價格的上漲會使企業的生產成本迅速上升,資金利潤率下降,從而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投資風險,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次,政府采取的價格管制辦法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削弱了經濟的活力。但是通貨膨脹也迫使部分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對分配來講,通貨膨脹的影響主要是改變了收入和財富占有的比例。收入分配進一步向政府和企業傾斜,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通貨膨脹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的征稅,會加速收入向政府聚集。由于大多數人依靠工資和薪金生活,同時工資存在剛性的特點,在通貨膨脹時期,工資的增長常常滯后于物價的上漲,因此,工薪階層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大。由于存在工資對物價調整滯后的現象,總體上企業的利潤往往會增加,特別是價格漲幅較高的行業,利潤增長會更快,從利潤中獲取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處,從而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從消費來說,通貨膨脹對生活性消費的影響有三:一是減少了居民的實際收入,意味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下降,從而限制下一階段生產的發展;二是由于物價上漲的不平衡性,高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所受的損失不一樣,加劇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矛盾;三是造成市場混亂,加劇了市場供求之間的矛盾,使一般消費者的損失更大。
從流通領域來講,通貨膨脹會打破流通領域原來的平衡,使正常的流通受阻。還會制造或加劇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使本來供需平衡的市場狀況變成不平衡;另外,在通貨膨脹時期,由于物價大幅度上漲,幣值降低,潛在的貨幣購買力就會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同時,人們由于對貨幣不信任而不斷轉手,使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這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從資產方面來說,資產包括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同時,許多企業和家庭還有負債。由于我國利率倒掛(把錢存在銀行,財富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物價上漲而貶值),居民的存款利息和債券收入將受到損失,而借債者的實際債務負擔可以減小。通貨膨脹有利于債務人,卻有損于債權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