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回顧
前不久,一組照片在網上熱傳:武漢一名身穿“城管執法”背心的城管隊員與一名攤販面對面跪著,旁邊站滿了圍觀的市民。據了解,賣菠蘿的攤販因占道經營被城管暫扣其小車,雙方交涉期間,攤販突然下跪說:“求求你把車子還給我吧!”為了不引起圍觀市民的誤會,城管隊員曹祥超見狀也當即跪在了地上,并對該男子說:“有什么事可以站起來說,你跪著,我也只能陪你跪著。”(2013年4月15日《武漢晚報》)
城管小販“對跪”的新聞并不是第一次見諸報端。2012年5月6日《齊魯晚報》載:當濟南歷下區城管對占道經營的商販進行清理,對一位年輕女商販的經營物品進行扣留時,雙方爭執起來。爭執中女商販抱著孩子給城管下跪,見狀,城管人員也向女商販跪了下去。事后該城管表示,他主要是想與對方“平等對話”。
相關評論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認為,城管系統是近年城市化進程的產物,身份地位尚不明確。相對于公安等國家機器“正牌軍”,城管是地方執法隊伍中的尷尬角色。城管執法的法規,多是地方政府的一種探索,可操作性有待完善。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國華認為,治理城市不能靠一些“花拳繡腿”,要從根本上改善城市布局和經營環境,健全城管法規。“只有公平執法、依法執法、有效執法,才能為在城市中依法從事各項活動的群體提供便利,保障城市運轉,才能讓絕大多數群眾滿意。”
新華網:商販和城管對跪,要歸咎于制度不健全。城管執法腰桿不硬,缺的是完善的法規撐腰。城管是近年城市化進程的產物,身份和執法權尚不明確。執法法規,多是地方政府的一種探索,可操作性有待完善。“柔情執法”,實際上是想用人性化手段,對其法規漏洞“打補丁”。
模擬試題
近年來城管執法頻頻遇到阻力,一些地方的城管執法人員也想出了各種措施。近期某市一名城管人員為了不引起圍觀市民的誤會,采用陪下跪求情的小販一起跪的方式勸說小販配合執法工作,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城管“下跪執法”的現象,實際上體現了城管在執法工作中遇到的一種困境。眾所周知,城管一直是城市生活中一個很有爭議的角色。一方面,城管經常會因為執法等方面的因素而招致社會各方面的批評,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又離不開城管對城市環境的整治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城管采取一些下跪等方式來保證執法的順利進行,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下跪執法”一方面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城管形象的樹立,因此,我認為是利大于弊的。
下跪執法只是城管執法中遇到的困境的一部分,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政府層面來說,目前對于城管執法人員還缺乏統一的法制化管理,城管是執法人員,自身卻長期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甚至在一些地方,城管的身份都得不到明確界定;從城管自身來說,一部分城管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過于簡單粗暴,甚至在執法中出現違法現象,使得社會對城管的認同度一直很低,這也加大了城管執法的難度,在“下跪執法”這件事情當中城管下跪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圍觀群眾的誤會,就是一個城管得不到社會認同的例子。從社會層面來說,居民需要城管維護市容環境,但又對城管缺乏必要的信任和理解。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城管采用下跪等方式執法,就不難理解了。
我認為,要讓城管不再“下跪執法”,我們要從多方面共同解決: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對城管執法人員的管理、權限和執法方式等進行立法規范;全社會應該在堅持對城管執法進行合理監督的前提下對城管人員的工作予以理解和寬容;而城管自身也應該加強自律與執法道德建設,推進文明執法、理性執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