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許多人的失分項,專家張裕麒就歷年真題做出高分范文。
【歷年真題】“給定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范文】
多難如何興邦
當我們為高鐵速度喝彩時,請不要忘了溫州動車出事時的心痛;當我們將目光放在沿海發達地區時,請不要忘了汶川地震的破碎;當我們為航母起航歡呼時,請不要忘了上海大火的慘烈。
21世紀的中國,是快速發展的中國,是蒸蒸日上的中國,是令人羨慕的中國。可是,21世紀的中國,也是災難連連的中國。當大雪的災后重建還沒完成,汶川地震又給了我們重重一擊。21世紀的中國,是多難的中國。多難可以興邦,多難如何興邦?從多難到興邦,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難前,我們做足準備。因為我們不知道災難到底什么時候發生,我們必須隨時做好準備。對于公共安全教育的呼喚,我們聽的太多,現在,應該是我們行動的時候了。好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方面還差的很遠。如今的中國,我們需要改變“國家財產第一”原則,生命才高于一切。我們需要系統的,更加完善的開展公共文化教育。
難中,我們學會自救。熱河時候,等待只會加速死亡。自救優于互救,互救優于公救已經成為共識。但是,部分市民依然習慣于等待政府主導的公共救援,而這類救援,不夠及時,往往會造成重大傷亡。
難后,我們努力反思。災難發生后,在救援工作開展的同時,我們必須開展反思工作。在眼淚中,我們放大自己的工作缺失,追查相關失真部門和負責人,我們要對得起災難中的亡靈。及時我們的補救再也不能讓人死而復生,我們至少可以誒下一次的災難做好準備。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彌補我們的過失。減輕相關家庭的創傷后遺癥。
災難來襲,生靈涂炭。傷亡數字不斷更新,分分秒秒牽動人心。這一刻,我們與震災抗爭、與時間賽跑。這是災區痛心的時刻,也是一個國家彼此守望相助的溫暖時刻。災難總是來的太快,我們沒有僥幸。今天的過失,是因為昨天的缺漏。明天的痛苦,是因為今天的大意。災難總會發生。多難,不會必然興邦。只有積極地應對在哪呢,我們才能在災難來臨時保持清醒。從容與淡定,是我們多難興邦的必然結果。多難興邦,我們期待那天的早日到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