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1、
根據給定材料,概述我國水資源狀況及潛在危機。(20分)
要求:內容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準確,不少于300字。
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偏低,并且呈不斷減少的趨勢。我國的污水處理能力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水平,致使我國地表水廣受污染,而目前我國城市工業用水重復率也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使得水資源匱乏的矛盾更加尖銳。尤其是北方水資源周期性短缺加劇,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我國已具有保護水資源的法規和政策,可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困難。華東地區"兩頭在外"和承接國內外制造業轉移的發展模式,生產高耗能高污染產品,致使企業在產生利潤的同時產生了污染,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承接了污染。華北地區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引發"地下漏斗區"的出現,致使地下水位一降再降,多處地域發生地裂、地陷及海河防洪墻下陷、海水內侵等情況,危及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安全。華南地區部分水流污染嚴重,水質毒性大,致使河蝦絕跡,對其所流經區域的居民日常生活也帶來了威脅。
水資源稀缺矛盾不斷加劇,水資源浪費嚴重且得不到有效約束,水資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這些必將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危害。
2、
給定資料8談到“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場化’與‘公益性’平衡點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請你談談其“難”在何處?(10分)
要求:內容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準確,不少于150字。
一方面,由于成本的增加,資源型產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理應通過市場化的價格杠桿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是效率的問題,更是發展的問題,“市場化”是個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資源型產品涉及每個公民的切身剛性需求的滿足和生活必需,屬于公益性工程,而有些公益性工程投資較大,回收緩慢,單純從企業經營角度看,這些投資并不“劃算”,不會去建設。這是公平的問題,更是以人為本的問題,“公益性”是核心根本。因此,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因兼顧“市場化”與“公益性”,必然牽涉諸多利益群體,引發各方爭議,難以順利改革。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如何在“市場化”與“公益性”兩者錯綜復雜的關系之間找到平衡點是難點所在。
3、
近期,城市居民用水價格上漲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但看法不一,假如你是某市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需對各方意見進行回復,請寫出回復提綱。(30分)
要求:觀點明確、內容合理、條理清楚、語言準確,不少于350字。
1.針對調整水價所依據的政策法律的意見。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推進、完善資源價格機制加大改革步伐,水價調整符合相關法律規定,是國家政策導向所支持和引導的。同時,政府將完善對水資源保護的相關政策,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現有政策及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力度。
2.針對企業成本和成本承擔的主體的意見。自來水價格由水成本構成,水成本包括調水成本、凈化費用和污水處理費用。其中調水成本比例最大。水價由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共同承擔,政府的責任最大。供水工程投資較大,回收緩慢,且有一定的公益性。單純從企業經營角度看,有些投資并非“劃算”。實際上政府已經承擔了大部分的成本。
3.針對質疑水價成本監審報告科學性的意見。供水企業必須實行透明化制度,經營狀況應該接受社會監督。提議由經濟學專家、水資源專家、政府及消費者共同組成評估團,對水價上漲的成本重新進行科學化評估,嚴格履行成本監審核聽證程序,加強對供水定價成本的審核。
4.針對上調水價的范圍及調整幅度的意見。推進水價改革,在水價中體現資源和環境成本,可以通過價格杠桿制約浪費。政府將對水價上漲額度實行“封頂”限制,細化水價上漲階段。水價調整會分時分步實行,頻率不宜過快。同時政府將制定并完善居民用水收費制度,依據消費群體、水消費量進行分類處理,在促使居民提高水資源保護意識的同時,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
4、
有人說:“如果現在還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將與血液等價”。參考給定資料,以“水的價格”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40分)
要求:觀點正確、內容充分、邏輯嚴謹、語言暢達,8001000字。
水的價格
目前,我國存在著嚴峻的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問題。水資源稀缺矛盾不斷加劇,水資源浪費嚴重且得不到有效約束,水資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這些必將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危害,因此,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
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水污染無法有效治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國水資源價格不合理,因此必須對當前的水資源價格進行改革。推進水價改革,在水價中體現資源和環境成本,可以通過價格杠桿制約浪費。水資源屬于公益性產品,其價格不能完全走市場定價的道路,必須體現其公益性質;同時也要考慮由于水水資源成本的不斷上漲,供水企業的成本在不斷增高,水價格的確定應保證其運營不虧損。因此,我國的水價改革既要考慮到市場化的需要,又要保證其公益性,尋求"市場化"與"公益性"的平衡點。
首先,改革水資源經營模式。處理好地方政府和供水企業在水價改革中的定位,政府要保留水業資產的所有權,但可以通過特許經營、租賃、合同管理等方式將經營權轉移給企業,以提高運營和管理水平。政府還要承擔起行業協調者的職責,通過招標方式在準入環節嚴格控制成本。同時政府必須承擔起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責任,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
其次,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可確立水價上調的居民基本用水量,低于此基本用水量的不再漲價。水價調整可分步實施,幅度不宜過大,可設立一個最高漲幅標準,頻率不宜過快,可幾年內逐步上調。政府應承擔一部分供水價格成本,由于調水工程增多導致的水資源成本上升,應該予以一定的財政補貼。還要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以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
再次,健全價格監管體系。企業的財務成本應當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逐步建立水價定價和調整的監審制度,可引入第三方獨立的專業咨詢公司來測算成本,形成定期監審的成本審核制度。發揮聽證會的實際監督作用,合理確定聽證會代表中經營者代表和消費者代表的比例,適當增加普通民眾代表的數量,特別要注意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發言權。
水價改革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門更應承擔主要責任。我們必須積極地推行水價改革,形成全面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水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水資源節約和水污染治理,更有利于保障人類的生存環境,維護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深刻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