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才市場統計顯示,2011年碩士生就業率為86.6%,本科生為90.3%,專科生為94.1%
據《武漢晨報》1月5日報道,近日武漢一名女碩士因求職碰壁,索性將簡歷上學歷改為本科,“冒充”本科生求職,引發全社會對碩士生就業困境的關注。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顯示,從考研(微博)人數首次突破百萬的2005年開始,一直到2009年,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和2010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不敵本科生。一份來自江蘇省人才市場的統計也表明,2011年高校畢業生中,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86.6%,本科生為90.3%,專科生為94.1%,碩士生就業率比專科生低近8個百分點,就業與學歷呈現出倒掛現象。
這似乎在表明,學歷文憑已不再是理想工作的“通行證”。對比2003年的教育統計數據和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數從220007人增長到517200人,10年間擴張了1.35倍。就業緊張也隨之而來。根據人社部最新勞動統計年鑒,2010年城鎮失業人口中25~29歲男性,本科學歷的失業率為28.7%,碩士為53.3%,同一年齡區間的女性,本科學歷的失業率為37.8%,碩士為57.1%。處于這一年齡區間的碩士生大多剛剛畢業,面臨首次就業,卻比本科生的失業率高出近20個百分點。在30~34歲區間,碩士生的整體失業率也高于本科生,女性差別更明顯,本科為8.2%,碩士為28.6%。
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有約160萬研究生在校等待就業,每年畢業季就會新增50萬碩士畢業生。但市場上并沒有足夠多的合適崗位對口新增畢業生。遼寧省第三季度的職業供求報告顯示,該季度有10061名碩士求職,卻只有8143個崗位需要研究生以上,只占全部崗位的1.5%。
研究生就業之所以出現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研究生擴招后,部分高校軟件和硬件不相配套,培養質量沒有跟上;二是研究生的就業期望普遍較高,辛苦多讀了幾年書,都希望獲得更好的職位薪水,寧肯待業在家也不愿“屈就”;三是在很多用人單位看來,招用研究生既要支付高薪酬,又要擔心他們“眼高手低”,權衡之下,顯然本科生“性價比”更高。
據《參考消息》報道,由于擴招嚴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人數已經超過本科生。但我國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科研能力差,“產學研”鏈條斷裂,缺乏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雙師型導師”等問題,致使部分研究生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