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國樓市,“個稅20%”可能是最重要的關鍵詞。而由此引發的假離婚潮、“避稅三十六計”成了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它不但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我們自己也可能正為了鉆政策空子而絞盡腦汁。
而專家對“新國五條”見招拆招后表示,坊間的各種避稅良計,大多只是“看上去很美”的自作聰明而已。政策制訂者早就設計了各種應對招數,大伙很可能辛辛苦苦折騰一番之后,卻連一點小便宜也討不到。
恐慌入市心態消退
小戶型更受青睞,二手房房源增量下降
北京實施“國五條”細則后,房地產交易系統升級調整,4月8日為恢復購房資格申請、審核及網上簽約的首日。數據顯示,4月8日全市存量房(二手房)網上簽約809套,其中住宅631套,4月9日全市存量房網上簽約510套,其中住宅402套。而在此前的3月,全市存量房住宅簽約總量為43780套,日均1400余套。
新政對市場的另一效果是,成交多為剛需。北京鏈家市場研究部分析師張旭介紹,新政后首周該公司90平方米的小戶型成交占比達到74%,比3月份增加了約18個百分點。同時,二手房的客源、房源增量均大為下降。鏈家市場研究部的統計顯示,近一周新增客源量環比下降約28%、新增房源量較3月平均水平下降約46%。
據統計,天津市“國五條”細則實施后的首周(4月1日到7日),天津二手房成交套數為2084套,環比下降60.5%;成交面積180677.5平方米,環比下降59.78%;成交價格為8773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64%。其中,3天清明小長假期間天津二手住宅沒有成交。
據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統計,4月1日至4月7日,二手存量住房日均成交面積約4.6萬平方米,較3月全月日均成交量下降75%。成交水平與今年1—2月基本相當。
記者從廣州錦繡香江、雅居樂等樓盤的二手中介公司了解到,4月份前10天的二手房交易業務環比陡降五成以上。在重慶市渝北區人和街道,一家美聯物業門店的顧問小項告訴記者,前來咨詢看房的顧客減少了將近一半,仍未下手的購房者還在觀望政策的具體執行情況,以及房價的走勢。數據顯示,4月1日、2日、3日、7日深圳市二手住宅成交量分別是146套、209、245套和168套,與3月份最后一周的日成交量近千套相比,減少近八成。
深圳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周二手房交易量驟減,主要源于細則出臺前的“恐慌入市”心態已消退。
張旭分析,在個稅征收標準明確之前,市場觀望情緒仍難以減輕,成交量在短時間內不會明顯回升,預計4月份北京網簽量會低于萬套。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表示,目前深圳“國五條”細則尚未落實到操作環節,深圳市二手房交易征收個稅仍按原有政策執行,短期內還無法評估“國五條”細則的實施效果。
警惕交易灰色空間
有人試探裝修發票抵扣總房款,以此避稅
南京市區我愛我家房產中介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房東都沒有找到證明房屋原值的發票、收據等,基本上目前還是以全額1%交稅的情況為主。
盡管如此,在掛出的售房信息上,“滿五年”、“唯一”等介紹還是被醒目地標注了出來。中介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如果要買房還是趁早吧,現在也不晚,誰知道后面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