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熱”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但近些年,在號稱“天下第一考”的公務員考試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海歸的身影,這引來了不少關注。據報道,僅浙江省今年就有1609位海歸報了省市縣鄉四級公務員招錄聯考。
沒人為“海歸”就業開綠燈
近些年,出國門檻降低了,留學人數增多了。然而,與“留學熱”持續升溫相對應的,卻是國外經濟形勢的不景氣與留學生在外就業情況的急轉直下,越來越多留學生最終選擇歸國就業。
據教育部統計,自改革開放以來,有超過七成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就業。
2012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27.29萬人,與2011年相比,留學回國人數增加了8.67萬人,增長了46.57%。
然而,與高端海歸人才愈發“受寵”相比,對許多普通海歸而言,留學背景并未幫助其大開就業“綠燈”。即便是“公考路”也同樣充滿艱辛、競爭激烈。今年上海市青浦區招聘60名城管,有2名博士和119名碩士進入面試,其中包括了一名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海歸。
“鐵飯碗”很有吸引力
公務員相對較高的收入以及穩定的工作環境吸引了諸多“漂泊”多年的海歸。畢業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的張楓回國后輾轉考入事業編制單位,今 年,他又參加了公務員考試。林女士的女兒就讀于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她希望女兒畢業后回國報考海關。林女士說:“公務員掙得多,福利還好,自己做生意或者 給人家打工都太辛苦!
“許多外企、大型國企等單位的競爭力和溢出效應下降很多,而公務員工作收入穩定,退出機制日益完善”,南京大學[微博]社會學院胡小武教授說,“如今海歸越來越傾向‘鐵飯碗’也是市場此消彼長的正常結果!
但也有專家對此表示擔憂,海歸花費高額成本出國留學,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卻不進入高度競爭化的市場領域就業,這造成了人力資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費。
揚長避短是關鍵
一般機關單位的招聘計劃對海歸一視同仁,留學背景并不會為海歸報考公務員帶來太多優待,公務員考試是海歸爭搶“鐵飯碗”必過的一道坎。“我們對 國內的很多政策、方針和國情并不了解,做題時難以聯系社會實際。”從法國魯昂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陳猛道出了許多海歸的無奈。
對此,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徐力教授認為,海歸人才相比本土畢業生具有外語、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等方面的優勢,許多政府部門需要這些特質來開展國際招商引資、對外交流,提高國際化水平,因而海歸要學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