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億罰款與“天下奶粉一般黑”
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的毒菌乳粉影響繼續蔓延。近日,香港牛欄和美國雅培公司先后發布公告稱,召回疑涉事的相關批次產品。國家質檢總局則表示,我國已對恒天然集團濃縮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兩種原料無限期停止進口,直到污染事件完全解決。
圍繞著恒天然集團的自曝家丑,不少人對其贊賞有加。然而恒天然果真值得夸贊嗎?從恒天然集團發布的聲明中可以看出,企業在今年3月的一次檢查中,發現2012年5月在新西蘭本地一家工廠生產的產品涉嫌被污染。3月份即檢測到食品安全風險,為何拖到8月才公布?恒天然回應稱,“根據現有技術,要耗時那么長”。可是在檢測出食品存在著被污染的可能后,沒有第一時間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通知客戶進行回收,而是任由可能出現問題的產品流向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的恒天然,其選擇本身就很耐人尋味。
而且在事發后,恒天然集團在向中國消費者致歉時透露,在該公司供應產品的客戶中,仍有一家涉及企業要求不公布名字。為了維護客戶的利益,就不顧消費者的安全,替涉及企業保密,這種做法完全不符合一個知名大企業所應有的。而在質檢總局要求雅培召回風險產品之后,恒天然似乎“良心發現”,最終又向外界確認雅培就是事先要求不公布名單的企業。然而,雅培之前卻否認曾經要求恒天然隱瞞信息,并發聲明為自己的召回解釋。即便雅培的產品原料沒有涉及到問題濃縮乳清蛋白粉,只是受到了生產線的影響,但在事關食品安全面前,要求保密而不是坦誠對待,也有失企業良心。
恒天然的這出從保密到公開的鬧劇,是否為了轉移視線,引誘公眾將對食品安全本身的關注,轉移到競猜“神秘企業”到底是誰上,別人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在食品安全問題面前,這種藏著掖著的行徑都為人不恥。而且直到現在,中國消費者等來的也只是恒天然的道歉,至于是否賠償則只字未提,這是否意味著只要沒有消費者因為恒天然產品而中毒的事件出現,對消費者的賠償就不會談及?
而更令人吃驚的是,恒天然“致命毒素”的罪魁禍首竟是一根小小的管道——恒天然在北島懷卡托地區豪塔普工廠的一根受污染的管道。如恒天然集團相關人士所說的,原定幾天后該工廠將進行全面檢修和清洗,因此忽視了對這根管道的清洗,最終致使生產線上的乳品受到污染。這多少對國內乳企也是一個警示:任何一個細節,哪怕一個小小的管道,都事關食品安全的大事,都有可能讓企業“陰溝里翻船”。
國內奶粉頻頻出事,導致市場上洋奶粉搶占份額,并利用壟斷地位在價格上一漲再漲。現在洋奶粉也不時爆出安全問題,給人感覺似乎是“天下奶粉一般黑”。7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壟斷價格要反,這固然沒錯,但有一點必須明白,比價格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且不說這點罰款能否讓那些奶企巨頭低頭,倘若連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最嚴厲的處罰都失去意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