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委的罰單已經落地,但圍繞這一《反壟斷法》生效以來最大罰單的爭論和疑問卻未平息。什么是縱向壟斷,廠家控制經銷商價格的行為是否都屬于縱向壟斷的違法行為?此次的處罰力度如何,又能否真正將“高高在上”的奶粉價格拉下來……
關于處罰結果
免罰企業違法所得應予沒收
問題:本案涉及9家企業,挨罰的企業處罰力度不等,有的企業則未挨罰,依據是什么,是否過于隨意?
中國社會科學院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主任張昕竹認為,發改委的所有處罰都是依據《反壟斷法》,《反壟斷法》規定,對存在價格壟斷和價格操縱的企業處罰額度為上一年銷售額的1%-10%,主動報告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酌情減輕或免除處罰。
張昕竹認為,本案中對不同企業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是法律賦予的裁量權,是合法且必要的,根據配合態度酌情考慮也是對企業的一種激勵,為未來的執法提供案例依據。這一裁量權可以減少調查成本,鼓勵企業配合調查。
北京天地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鄧志松博士也表示,發改委此次對不同企業采用了3個處罰比例,這是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情節和持續時間來確定的。不過鄧志松對貝因美等3家企業被免罰決提出了一點疑問,“法律界一般認為,適用寬大制度(即參與方如果能夠自首、提供重要證據,可以免除處罰)針對的是橫向壟斷協議,而不針對縱向壟斷協議,本次被調查的企業恰恰都涉及縱向壟斷協議,建議發改委披露更多相關信息。另外,即便免罰,最起碼也應沒收它們的違法所得。”
但張昕竹認為,寬大處理的規定的確主要針對的是橫向壟斷,但縱向壟斷也可適用,如此采量并無不妥。此前發改委調查電信和聯通壟斷就沒有處罰,也是適用了此項規定。
根據《反壟斷法》,反壟斷行為主要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橫向壟斷指多家企業橫向聯盟操縱價格,縱向壟斷是指企業對經銷商和零售商實施價格轉售限制,限制了經銷商自主定價權,損害了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的競爭,人為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
問題:對于此次調查,業內還有一點不解的地方,那就是涉及調查的企業是否全面?
“按道理,只要涉及縱向壟斷協議的奶粉企業都應該被調查。”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在此次被調查的奶粉企業中,國產品牌僅有合生元與貝因美兩家,而目前國產奶粉品牌中一段奶粉價格達到三四百元的起碼還有四五家企業,這些企業在市場上的價格操作模式與洋品牌基本一樣。發改委對這些同類型的國產企業也應該發起反壟斷調查,否則對這9家企業來說并不公平。
關于打擊壟斷
縱向限價行為不一定都違法
問題:從年初茅臺、五糧液因控制經銷商價格被查,到奶粉企業控制經銷商價格挨罰,發改委最近的反壟斷大棒頻頻打向廠家控制經銷商價格的行為,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廠商控制經銷商價格就涉嫌違法?
“也不一定。”《反壟斷法》起草組成員、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王曉曄表示,《反壟斷法》第15條中對此有相關規定,企業如果能夠證明其限價行為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就不違法。
張昕竹認為,和橫向壟斷相比,“縱向壟斷”更復雜,到底是不是壟斷,需要更仔細地認定,不應該和橫向壟斷一樣簡單認定違法,他更傾向于稱“縱向壟斷”為“縱向限制”。“表面上看,企業簽署轉售協議確實限制了競爭,但要看它限制的是什么競爭,其實縱向限制的是品牌內競爭。”張昕竹說,比如茅臺酒,簽署的協議是使茅臺經銷商之間不再競爭了,奶粉企業也是一樣,限制得更多的是自己渠道內的競爭。
但市場不僅僅是渠道內競爭,更重要的是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很多企業都是通過簽訂轉售協議來犧牲品牌內競爭,為的是迎接更激烈的品牌之間的競爭,所以不能簡單認定“縱向限制”就是“縱向壟斷”。只有不同品牌間的競爭因縱向協議受到影響,才能判定為違反《反壟斷法》。
張昕竹稱,在反壟斷全球實踐中看,縱向協議作為一種限制適用“合理原則”而不是“當然違法原則”。“合理原則”是指,只有行為認定是不夠的,還要認定競爭效果,還要認定企業是否有效率上的考慮。
以最近美國蘋果公司的一個類似案例——蘋果電子書案為例,蘋果公司和歐洲幾家出版社對蘋果商店的電子書限定價格,這就存在縱向轉售協議的問題,但這個案子判定中看重的并不是轉售協議,看重的是蘋果和幾家出版社串謀、協同的定價模式,也就是橫向協議的問題。雖然此案也有縱向的問題,但橫向更重要。
問題:今年以來,發改委對縱向壟斷行為接連大手筆查處,透露出了什么樣的信號,對相關企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昕竹表示,今年發改委處理了幾起涉及縱向協議的案子,包括上海強生、茅臺、五糧液等,這么密集地處理且都判定違法,向外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告訴大家,在中國,縱向協議是有問題的,或者說執法是比較嚴格的,甚至可以說縱向協議適用的是“當然違法原則”。
“相信本案之后會有一些爭議,未來在執法上可能會有改進。因為這些行業都是競爭充分的行業,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競爭機制和手段。如果企業把縱向限制作為一種成熟的競爭手段,而國家又要禁止這樣的話,無疑會對企業造成傷害,最終可能傷害消費者。
所以未來在執法上可能要更仔細地判定,到底縱向轉售協議是否影響了橫向競爭,如果確實影響了橫向競爭、傷害了消費者,當然必須要處罰;如果沒有傷害到消費者,只是競爭手段,那就不應該處罰。”張昕竹稱。
北京天地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鄧志松博士則表示,發改委頻頻打擊縱向壟斷,能夠對市場上不規范的行為起到威懾作用,“其實目前我國市場上生產商限制經銷商價格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這些案例能讓企業認識到相關法律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可起到積極的普法作用,促進企業改善管理,努力創造并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
關于市場影響
不見得能打壓洋奶粉價格
問題:發改委此次反壟斷行為,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乳業競爭格局?
“此次奶粉反壟斷調查事件的時間點與恒天然的肉毒桿菌濃縮乳清蛋白事件同步,再加上一系列的乳業重組兼并政策出臺,對我國乳業的基本格局多少會產生一些影響,但很難撼動市場的根本格局。”乳業專家王丁棉稱。
王丁棉表示,盡管我國未來會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打造10個20億元以上的乳業大集團,市場資源將高度集中,企業資本力量也將壯大,但國內奶粉市場的洋品牌和國產品牌的整體市場比例不會因此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為一方面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性本身就很高,這種依賴性會繼續存在,另一方面吃慣了洋奶粉的孩子也有適應性。
問題:此舉是否能有效打壓洋奶粉價格,讓其價格降下來?
“反壟斷調查對階段性的市場價格將產生一定的抑制。”王丁棉表示,未來一段時間里,無論是洋品牌還是國內的一些大型奶粉企業,對高端產品的提價會更加慎重。
王丁棉表示,恒天然事件發生后,我國無限期停止進口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和奶粉基粉兩種原料,對于國內很多依賴恒天然這一全球最大乳粉供應商的企業來說,要重新尋找奶源的確很難,這會導致階段性的青黃不接,所以短時間內國內乳粉市場價格會有一定的波動。
從長遠來看,反壟斷調查不見得能打壓洋奶粉的價格,要看整個市場環境和政府今后的反壟斷調查是否會常態化。王曉曄也表示,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是不允許生產商對銷售商的價格進行限制,而不是“管制價格”,產品價格由市場決定。
艾格農業高級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表示,此前國外品牌價格很高,國內乳企有很大的定價空間,而反壟斷處罰落地后,國內品牌可能出現降價,至少不能提價了。
問題:在洋奶粉接連“出事”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何時才能恢復?
新西蘭恒天然“毒奶”風波持續發酵、發改委反壟斷罰單開出,外界有說法稱洋奶粉將走下神壇,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將有所恢復。不過,專家卻認為不那么簡單。
王丁棉表示,他對消費者的信心恢復不會過于樂觀,消費者有自己的判斷,即便發生了恒天然事件,但消費者還可以選擇其他洋品牌,他們不會因恒天然事件就對洋奶粉喪失信心,該買的還是買。“國內奶企的問題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很多企業做了突破底線的事情,讓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懷疑和對洋品牌的認可根深蒂固。”奶源質量標準低、監管不嚴格是國內奶粉品牌“翻身”的主要障礙。(京華時報)
被罰奶企回應“天價罰單”
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被罰約6.7億元。對于這一我國反壟斷史上的最大罰單,被罰企業如何看待?罰款將對這些企業帶來何種變化?記者第一時間追蹤采訪了被罰企業。
合生元、美贊臣:放棄行政訴訟,接受處罰
根據《反壟斷法》,一旦企業被反壟斷部門確認違法,可能面臨企業年銷售額1%至10%的罰款。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出的罰單中,對合生元和美贊臣的處罰力度最重,分別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的6%和4%,罰款金額分別約為1.63億元和2.04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出,之所以對合生元施以重罰,在于其“違法行為嚴重、不能積極主動整改”。
7日一早,香港上市的合生元公司股價低開1.43%。記者一早多次嘗試聯系合生元公司有關負責人,但對方一直不接電話。
不過,記者發現了合生元當天發布的公告。公告稱,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廣州市合生元6日接到國家發改委發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廣州合生元放棄提出行政訴訟,將及時支付占上一年度銷售額6%、約1.63億元的罰款,以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處罰決定。
合生元還表示,將不斷完善和持續提高公司內部控制水平,確保公司各項經營決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
記者隨后多次致電美贊臣公司,最終獲得的回應。該公司對外事務部負責媒體服務的楊韻介紹,美贊臣已于7月16日對其旗下主要產品出廠價下調7%至15%,同時表示接受此次處罰,不準備辯駁,旗下產品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漲價。
恒天然、富仕蘭:調查有助公司運營將積極整改
此次被罰的6家企業中,多美滋、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恒天然4家企業統一被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其中多美滋被罰約1.72億元,雅培約0.77億元,富仕蘭約0.48億元,恒天然約0.04億元。
記者嘗試電話采訪恒天然、多美滋和雅培公司負責人,電話始終接不通或被轉移到語音信箱。
不過,近下午時,記者在恒天然官網主頁上看到了這家公司發出的英文公告。公告稱,恒天然愿意接受此次價格壟斷處罰,發改委的調查有助于今后公司的營銷和運營。
記者聯系上富仕蘭公司后,該公司一位媒體聯絡官向記者發來書面回應,表示公司承認并接受罰款處罰,并將進行相關整改。這位負責人還告訴記者,該公司生產的美素佳兒奶粉已于7月份將價格下調5%。
記者注意到,這家公司在其官網首頁顯著位置發布公告,表示堅決支持和配合調查,將積極進行公司整改,并在公司內部開展有關中國反壟斷法規的全面培訓。
惠氏、貝因美、明治:積極主動整改最終免于處罰
此次涉案的9家企業中,惠氏、貝因美和明治乳業最終被免除處罰。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為,這幾家公司不僅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還積極主動整改,因此不予罰款。
相對被處罰的企業,這3家企業對待記者采訪的態度明顯積極。
惠氏(中國)公關總監曹敬衡告訴記者,公司尊重發改委的相關決定,并將繼續履行7月8日公布的降價承諾,惠氏主要產品自7月起平均降價達11%。惠氏承諾,今后一年內新產品不會提價。
記者拿到的貝因美公告顯示,貝因美目前已收到發改委《免除行政處罰決定書》并承認確有違反《反壟斷法》行為。公司將及時履行承諾,停止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
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明治支持發改委的調查并將履行應有的社會義務,市場上現有的“珍愛”系列奶粉產品全部4個單品都已降價銷售,幅度在3%到7%。明治承諾在今后2年內以優惠價格供應中國市場,不會因更換標簽或包裝而蓄意抬高產品價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