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鍵詞』
一線城市房價 房價上漲 供求矛盾 老百姓承受能力 城鎮化發展戰略 農村人口轉移
『熱點背景』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8%,許多城市房價創出歷史新高。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的水平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按國際上通行的衡量標準,房價的高低主要是相對于住房購買力而言。最常用的衡量指標是房價收入比,發達國家一般為3-4倍,即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用三四年的收入可以購買一套中等檔次的住房。聯合國人居中心倡導的理想房價收入比標準是3: 1以內,而目前我國城鎮平均房價收入比已達8.3倍,一線城市超過了兩位數,北京達14.3倍,上海12.6倍,深圳15倍,大大超過了世界銀行5: 1的警戒線標準。買房難成為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一個嚴重問題。
『考點分析』
一、問題及原因
第一、城市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資源稀缺導致的供求矛盾。
第二、投資性需求旺盛助長了房價不斷上漲。
第三、地方財政過度依賴房地產。
第四、招拍掛設計缺陷。
第五、保障性住房“門檻過高”。大批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夠條件購買經濟適用房的中低收入的居民,被限制在門檻以外,成為“夾芯層”,這是中低收入群體買房難的主要原因。
二、意義
首先,制約著居民的消費,不利于擴大內需,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障礙。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中,消費一直是“短板”。尤其是在當前外需減弱的情況下,更迫切需要通過擴大內需來彌補外需對經濟的拖累,而擴大內需的關鍵是刺激消費增長。
其次,關系到我國城鎮發展戰略。目前我國城鎮和城市的高房價,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進程。可以想見,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進入城市,卻長期居住在條件較差的租賃房或者工棚中,他們如何能在城鎮安居。所以,“高房價”不止是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更關系到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
三、對策舉措
第一、加大普通商品房供應。
支持自住性需求,鼓勵改善性需求、控制投資性需求、抑制投機性需求、保障困難性需求,大力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賃房用地供應,提高土地供應和使用效率。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設,穩定市場預期,從根本上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這是解決買房難問題的治本之策。
第二、適時開征房產稅.
抑制投資性需求。抑制房屋投機投資需求,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房產的持有成本和風險,適時開征房產稅。適時開征房產稅,有利于抑制房產投機投資需求,有利于地方稅收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調節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
第三、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
針對這種現象,應盡快完善招拍掛制度,對不同用途的商業用地可采取不同的招拍掛方式。也可采用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將房價限死,競爭地價,通過兩頭擠壓,可以最大程度地擠壓出開發商的暴利,防止非理性的惡性競爭和房地產泡沫。
第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大力發展公共租賃房。應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的覆蓋面。適當放寬廉租住房政策標準,降低準入門檻,把更多的困難家庭納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圍,逐步由最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實現全部城鎮低收入家庭的“應保盡保”。進一步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逐漸涵蓋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防止形成“夾芯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