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匯總: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話題匯總
國際大宗商品業務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今年上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10家投行大宗商品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5%,這使得華爾街開始規避大宗商品業務。摩根大通宣布退出實貨大宗商品業務,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也在積極策劃出售或削減大宗商品相關業務。過去幾年,大宗商品部門是這些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盈利最豐厚的部門之一。但是由于社會對繼續允許這些大型銀行以犧牲實體經濟和消費者利益的方式賺取巨額利潤行為的容忍度已經越來越小,在日趨嚴苛的監管和不利的輿論環境下,這些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不得不有所收斂,甚至退卻。
今夏,大銀行利用倉儲業務非法牟利、損害實體經濟的行為曝光,促使監管部門考慮重新審議有關允許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擁有工業倉庫、油輪、輸油氣管道設施的法律規定。據《商業周刊》報道,包括可口可樂公司等工業鋁用戶向倫敦金屬交易所投訴,高盛等大型銀行旗下的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倉庫的鋁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出庫。這種延遲導致工業用戶需要付出巨額的租金。比如高盛擁有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底特律設的鋁倉庫,共存有140萬噸鋁,高盛每天對每噸鋁收取48美分,僅倉儲費每天就可收取68萬美元。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鋁總是延遲一段時間才出庫。為此,美國監管機構正啟動相關調查。有分析認為,調查的最終結果可能是修改允許銀行涉足大宗商品實物交易法律,嚴格監管其在該領域的活動。
事實上,金融危機后,對銀行從事大宗商品業務進行更嚴格監管已成為整個金融體系改革的一部分。為揭示市場波動的來源,2009年9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開始要求交易商按交易目的對期貨頭寸進行分類報告。2010年7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一份新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該法案要求銀行分離金屬、能源、大宗商品等非傳統的衍生品交易業務。2011年11月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前,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表決批準了大宗商品市場交易持倉限制規定。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與會者達成共識,為防止市場被操縱,應賦予市場監管機構有效的干預權力。除了設定事前頭寸限制等權力,市場監管機構尤其應擁有和利用正式的頭寸管理能力。戛納峰會后,歐洲一些大型銀行開始撤出那些讓投資者能夠對糧食價格進行投機的金融工具。
隨著美歐大型金融機構縮減大宗商品業務,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大宗商品業務拓展了空間。據悉,中國工商銀行將接手南非標準銀行在倫敦的大宗商品業務,廣發證券已經買入了法國銀行持有的在倫敦的商品交易部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因素的上升,可能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產生有益影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