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尊重和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行政,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粗暴執法、瀆職失職和執法腐敗等行為,切實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2004年3月,國務院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用10年時間“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8年來,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推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離“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還有兩年時間。盡管法治政府建設已取得很大成績,但面對新形勢、新問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標準表達】
申論是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對于公務員考試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貫徹執行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依法行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各級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辦事,不斷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溫家寶總理)
[原因]
專家指出,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面臨著深刻調整,部分地區和一些領域的社會矛盾突出,呼喚依法治理,使人民生活更加有序、和諧;一些地方政府尚存在執法不公、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現象,需要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
[措施]考試專家建議:
第一,堅持群眾參與,科學決策。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對人民負責并受人民監督。因此切實反應民生訴求、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形成科學、實用、有效的政策,引入由專家、政府、群眾三方合力參與的決策評估機制,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讓政策真正服務于民。
第二,加大程序制約,規范執法。加強制度規范,保證程序制約,用程序壓縮權利濫用的空間,讓執法人員必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才能切實保護公民權利。
第三,加強監管力度,力求長效。依法行政是為民服務的過程,一方面必須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把群眾滿意與否作為行政工作的標尺,把評判執法質量優劣的尺子交給群眾;另一方面,建立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凡發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嚴肅追究行政首長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圍繞一個主題組織給定資料進行評論寫作是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的主要考察方向,而考察重點必然是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在申論備考的重要階段,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熱點材料進行梳理儲備,是廣大考生提高申論成績的不二法門。為此,華圖教育專家篩選了部分熱點問題,以助廣大考生在公務員備考過程中可以乘風破浪,事半功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