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近日,淄博桓臺縣果里鎮鳳鳴村潤邦生態農業合作社種植的30畝洋蔥錯過了銷售期,造成30多萬斤洋蔥滯銷的情況。為幫助菜農們渡過難關,報社啟動愛心菜大篷車活動,許多愛心企業、個人伸出援手。8月30日,全部洋蔥漸漸找到了銷路,菜農們也松了一口氣。雖然事情告一段落,可是記者也發現,淄博許多農業合作社存在缺乏特色、沒有技術、資金缺乏等突出問題,前進之路布滿荊棘。
除此之外,淄川有大量的獼猴桃種植,現在獼猴桃開始上市,卻是因為藏在深山無人知,導致獼猴桃大量滯銷。韓國檢測導致青島辣椒滯銷。日照花生去年開始行情走低,今年花生豐產卻滯銷一年少賺幾十萬。大雨致即墨、萊西等地西瓜滯銷,收購價降到兩毛,即墨“西瓜專業村”200萬斤瓜滯銷 5毛一斤沒人要。
【標準表述】
中國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古人云:“食為人天,農為正本”,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可見,推動農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農業關乎吃飯問題,農業關乎民生大計。群眾的“飯碗”是否量足、質優、安全、豐富,關鍵看農業發展水平如何。在新型“三化”協調發展中,農業現代化更是擺在了“基礎”的位置上!面對“新型”要求,面對“基礎”重任,如何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各地都在不斷探索,其中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經營、農業合作社等等都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但是目前為止,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探索中,也出現了諸多曲折,例如產銷不對接就是其中比較顯著的問題。信息化的發展,加速了信息傳播的進程,足不出戶可盡知天下事,然而對于信息化相對落后的地區來講,這一優勢仍然不能展現,根源在于了解信息渠道仍然補償,特別是關于農產品的供求信息。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在于實現信息與科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和應用,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政府的責任不可或缺。從目前的實際操作情況看,農產品的大量滯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缺乏引導與幫扶。從淄博的洋蔥、獼猴桃滯銷,到青島的辣椒、西瓜滯銷,再到日照的花生滯銷,都少不了政府責任的缺失。誠然,農產品滯銷有農產品本身不符合市場需求的因素,但更大層面仍然是政府缺乏系統化指導,從農產品種植、到收獲、再到產銷,這一連串的過程都需要政府系統引導。農業現代化不是農民個體化行為,而是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群體化行為,其中也少不了工業和商業主體的運作。目前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正是政府沒有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引導上述群體形成統一化的合作。
因此,要破解農業現代化難題,真正實現農民增收,還得從政府入手,實現農業生產、管理、和銷售方面的一條龍服務。第一,對于農業生產要給與指導,充分結合當地氣候、水源、土壤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安排農業生產;第二,科學管理,充分發揮好農業技術人員在農業種植方面的指導作用,深入田間地頭,實際接觸農民生產種植,針對各種類型的作物進行科學管理;第三,實現產銷對接,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擴大信息獲取渠道,實現生產和銷售的實際對接,破解農產品滯銷難題。
【可用妙語】
農業生產是我們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毛澤東
勸農業,無奪其時。——諸葛亮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李世民(唐)
農,天下之大本。——王禎(元)
谷太賤則傷農,太貴則傷末。——蘇軾(宋)
農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豐歉無常,當有儲蓄。——陸游(宋)
勸農之要如何?曰講化學。——張之洞(清)
生齒繁,百物貴,僅樹五谷,利薄不足以為養。古昔之農患惰,今之農患拙。——張之洞(清)
地能盡其利則民食足。——孫中山(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