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10月6日據央視報道,云南香格里拉“一日游”已經變成一場夢魘。先是導游強迫游客接受藏民家訪的“自費項目”,不接受即被中途趕下大巴;游客到迪慶州旅游局投訴時,執法人員非但不主持公道,還威脅和辱罵攝錄的游客,“我說拘留你就拘留你!”并要求這樣的游客“滾蛋”。導游生猛的現象已不鮮見,在全國各個景區都有導游亂象的身影。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國慶長假,出來游玩本就是想放松一下身心,在旅行中留下一些美好的記憶。可這樣的“一日游”不僅使游客大失所望,更給當地的旅游行業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是誰給了導游這么大的膽量,竟然如此野蠻、囂張、沒有職業操守,是誰擾亂了旅游行業的市場,讓旅游團變成了購物團,讓游客變為待宰的羔羊。
[原因]
導游之所以如此“生猛”,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一者,熟人社會帶給他們的自我優越意識。比如來自當地,有一群“隨喊隨到”的朋友。或者熟悉整個旅游路線,你不聽我話,我就讓你玩得不開心;二者,他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其背后還有旅行社、各地旅行接待處、甚至當地政府機構的變相支持。前者只不過充當了問題的表象,而后者才是其“底氣十足”的真正原因。
[深層分析]
梳理這一生猛亂象的產生過程,便不難發現,處在“食物鏈”末端的導游,他只不過是激發矛盾的導火索,其上游的利益糾葛、執法部門的嚴重瀆職才是整個鏈條得以構成的關鍵之因,也正是他們的“指引”、“變相支持”,才使得生猛的導游有肥沃的生長土壤。“旅行社不給導游工資”,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他們的生存狀態。迫于這樣的現實窘境,許多導游也只能將自己的損失轉嫁給游客,以換取自己本該得到的工資。而當這種轉嫁變得輕而易舉且還有更多的物質收入時,他們便會有恃無恐,在游客身上輪番上演“強制消費”的戲碼。
另一方面,當地旅游局的嚴重瀆職更是從法治的角度培育了導游的“反骨”。作為一個為游客服務的政府機構,不是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反倒認為游客“理性消費的觀念不對”,還言語囂張地對游客進行語言威脅與辱罵。這類服務方式,不發生亂象是偶然,發生亂象才是必然。
與此同時,如果說旅游機構的利益熏心、旅游局的失職瀆職是生猛導游得以存在的營養供給,那么,游客的“無奈支持”則像一針興奮劑,變相支持著他們的這一“瘋狂”行為。試想,如果我們的每一位游客都能夠自覺抵制這一亂象,那么,即便導游的語氣再囂張,恐怕也抵不過整體的力量。遺憾的是,大多數游客都選擇了可怕的沉默,在一頓抱怨過后,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上演利益交換的把戲。
[啟示]
現在很多城市大打“旅游牌”,希望通過旅游產業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從而促進城市的經濟、文化等綜合性發展,但發展的前提應是良性的旅游產業互動。相關的職能部門應提高對旅游服務的重視,對敗壞旅游行業風氣的行為嚴加治理,并通過嚴厲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旅游行業存在的“歪風邪氣”,僅靠監管部門偶而出來表表態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經濟處罰也不是目的,如何讓旅游業健康的發展,應做為相關部門的調研課題進行深入思考,別讓小品中的夸張導游在現實生活中出現。
[措施]
對此,專家建議:
其一,著重針對導游素質,提高導游入門門檻。對導游進行統一教育宣傳和培訓。在收取導游員合理治理費的前提下,除了每年定期的導游員資格考試和導游員等級考試之外,還要上傳市政府和旅游局關于導游員培訓的文件資料,定期入行檢查、巡視。將實際工作案例整理成文,再入行有針對性、實彰的培訓。同時邀請旅游專家、講解專家、資深導游人士入行現場實地培訓。有利于提高導游員整體業務素質和文化修養;有利于導游員在導游接待過程中,即為客人作為導游宣傳講解工作,又學會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其二,旅游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管理。首先,要完善各項監督管理制度。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旅游市場準入和退出、質量監管、行政執法、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旅游投訴等方面的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落到實處。其次,要創新旅游監管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利用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媒體、行業內的專家、旅游從業人員、旅游消費者等對旅游企業的服務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同時建立全方位的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和旅游監管和紀檢監察的聯動機制,并且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旅游市場監管水平。
其三,加強執法和懲處。各級旅游監管部門應依據各項法規和標準加大市場檢查力度,重點打擊并遏制旅游經營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特別是對非法掛靠承包、拒不履行合同約定義務、擅自改變行程、欺騙、脅迫旅游者購物或參加自費項目等嚴重干擾旅游市場秩序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行為,更要從嚴懲處,情節嚴重的采取“一次性死亡法”,吊銷、停業一批違法違規旅行社和導游,使影響旅游市場秩序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對違法違規和不誠信行為起到震懾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