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康泰生物生產的幾個批次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嬰兒接種后,在湖南、廣東、四川發生4例死亡病例,死因尚在調查中。據悉,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通知,要求暫停使用康泰生物生產的全部批次重組乙肝疫苗。
盡管目前還不能確定這4名嬰兒的死因與相關疫苗有關,但巧合的是,4名嬰兒都使用了康泰生物生產的疫苗,這至少說明涉事企業的疫苗有重大嫌疑。因此,相關部門要求暫停使用康泰生物生產的全部批次重組乙肝疫苗是必要的。調查死因與公開結果也是相關部門應盡之責。
這幾名嬰兒都是新生生命,有的出生剛幾個月,有的出生只有一個多小時(深圳一嬰兒12月17日10時31分出生,當日11時45分死亡),還沒有好好打量我們這個世界,生命就走向了終點。
在此,我們以新生命的名義追問:究竟是誰讓嬰兒本該綻放的生命早早消失?誰能真正保證疫苗是安全的,生產企業是有良心的,監管體系是完善的?之所以要以新生命的名義追問,既是因為嬰兒是世界上最最弱勢的群體,既不會自己表達,也不會自我保護,更是因為“假疫苗”、“過期疫苗”等頻頻出現。
就最新發生的這4起案例而言,可追問的問題很多,比如說,第一起案例發生后,為何不在全國及時叫停康泰生物生產的相關乙肝疫苗?如果及時叫停或許就能減少死亡。據悉,今年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湖南常德、衡陽的嬰兒接種相關疫苗后就有異常反應,但只是在湖南部分地方暫停使用嫌疑疫苗,并沒有在全國叫停。
再比如,面對質疑之聲,康泰生物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這是偶發事例。這句輕飄飄的話和生命消失的沉重形成了鮮明對比。公眾很想知道,發生多少事例才不算偶發事例?這4起案例的發生是否與疫苗生產企業不夠重視疫苗安全有關?如果真正重視疫苗安全,即使發生一起案例,企業都要反思。
又如,涉及4起死亡事例的相關批次的乙肝疫苗,已經使用了多少,還有多少未使用?未使用的疫苗可以封存然后等待調查結果,但已經使用的相關疫苗還有沒有引起不良反應,是否對已經接種過相關疫苗的嬰兒進行體檢?公眾想知道答案。
更重要的是,面對頻發的疫苗事件,以及媒體揭露的諸多行業內幕,連有關部門人士都稱“如果要打就打進口的疫苗”,有關方面如何重塑公眾對疫苗安全的信心?
疫苗對于生命和健康的價值不言而喻。有關專家一再強調疫苗很安全,然而,有關疫苗的死亡案例和各種內幕,卻讓公眾對疫苗心生恐懼。如果不給孩子打疫苗,不僅家長不放心,而且孩子以后難上幼兒園。如果給孩子打疫苗,某些問題疫苗帶來的風險又讓公眾難以承受。那么,該如何打消公眾對疫苗安全的憂慮呢?
當務之急是對已經發生的案例和事件進行嚴肅查處,讓相關企業等不敢輕視疫苗安全。更進一步,則是要對嬰兒常規使用的各種疫苗進行系統“體檢”,從生產、招標、采購、儲藏到使用,進行系統檢查。也就是說,不能把幾個死亡案例當個例,當偶發事件。即使是一起偶發事件,也要想到“必發”。
更為重要的是,要對疫苗監管進行系統反思。疫苗被認為是一種特殊藥品,比藥品還特殊,這就意味著比藥品監管要更嚴格。問題疫苗出現,企業以“偶合癥”輕飄飄打發,但監管絕不能“偶合”。(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