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國家公務員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 真題及答案交流※ 在線估分※ 免費下載
一、“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作答思路】
本題屬于概括題,要求概括給定材料2中的心里缺失。第二段指出工作壓力大,職業倦怠問題。第三段指出心里失衡問題。第四段指出信任危機和誠信危機。第五段指出幸福感和社會歸屬感問題。最后一點指出對精神病的歧視和偏見問題。只要把材料的信息點概括完整即可。
【參考答案】
當前社會存在的缺失是:人們心理壓力較大,出現失眠、記憶衰退、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產生職業倦怠問題。社會不公導致心理失衡問題。人們對社會轉型心理準備不足,出現信任和誠信危機。社會流動加快、生活成本增高導致幸福感和歸屬感下降,心無所依;社會對于心理疾病存在偏見和歧視,精神病患者不敢就醫,復發率增高。
(150字)
二、談談“預先失敗”這一概念在“給定資料4”中的含義。(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作答思路】
本題屬于詞語分析題,具體內容可以再材料4中找到信息。材料4前邊部分介紹了各種跟風現象,指出了是源于“依賴”。材料4后邊部分是對“預先失敗”的字面解釋。因此要結合跟風現象來解釋。首先要解釋“預先失敗”的字面意思,即現代社會中人們總習慣在任何活動前假定自己是失敗者,去參考外界的意見,來主導自己的選擇。然后指出問題的實質是人們喪失了自主選擇能力。最后指出不利影響。詞語解釋要注重詞語的內涵和外延。
【參考答案】
“預先失敗”是指人們在選擇某件事物或某種行為之前,習慣于以大眾媒體或某些權威專家的觀點為指導,才能找到依據,一旦離開這些指導和依據,就會導致迷失的一種自我人格認同障礙。它背后預示著現代人整體性地喪失了一種個人自主選擇的能力。從預先失敗到媒介依賴,追風現象背后蘊含著現代社會破壞了傳統社會的完整圖景之后的焦慮感和無助感,折射了社會轉型期的人們浮躁“亞健康”心態,不利于社會的良性發展。
(191字)
三、“給定資料3”介紹了S大學舉辦心理健康節活動的情況。假如你是該省教育廳的一名工作人員,全程觀摩了這次活動,校方請你在這次活動在總結會上發言,請劃撥一個簡短的發言稿。(20分)
要求:⑴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⑵目的明確,切合主題
⑶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⑷不超過500字。
【作答思路】
發言稿結構通常包括標題、開場白、正文、結尾三部分。標題就是發言的主題。開場白主要是稱謂、問候語、禮數性語句。正文部分的寫作邏輯是:首先表示一下很榮幸觀摩此次活動并做發言,然后要寫年輕人心理情況的現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從材料所舉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每一項活動達到的效果和意義,最后結尾提出展望。題干中需要注意的一是目的明確,切合主題,因此發言稿就是對此次活動的特征、性質、意義的概括;一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因此語言可以通俗一些,感情可以真摯一些。
【參考答案】
多形式促心靈健康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很榮幸全程觀摩我校舉辦的第六屆心理健康節活動并作總結發言。
當前年輕人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心理健康與否影響這年輕人的成長發展和學習生活。因此,我校近幾年來連續舉辦心理健康節活動,為每一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此次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育與娛樂相結合,趣味與愛心相互動。一方面舉辦文娛競技活動,如“中國曲藝的魅力”講座和第四屆校園相聲大賽,讓學生們感受相聲的藝術魅力的同時釋放情緒的喜怒哀樂,培養歡聲笑語的樂觀心態;心理運動會則讓學生們在競技和趣味比賽中感受競爭的激情和團隊的協作,培養個人展現和團隊合作意識。另一方面通過講座這種開展心理教育的傳統方式,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識、抗壓減壓方法和人生指導,讓大家學會自我調試,享受健康人生。此外,健康節籌備期間,四川雅安發生7級地震,健康節組委會將愛心奉獻作為心理健康節的重要組成部份,使學生們在募捐活動中體會到愛心與向善是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蘊。
此次心理健康節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同時也預祝明年活動更加豐富多樣、更加精彩紛呈。
(475字)
四、某地方報紙根據“給定資料4”和“給定資料5”的內容做了一版關于“跟風”的專欄,請你以“告別跟風,走向成熟”為題,為這個專欄寫一篇短評。(20分)
要求:⑴觀點明確,簡明深刻
⑵扣緊材料,重點突出
⑶語言流暢,有邏輯性;
⑷不超過500字。
【作答思路】
今年的所謂“準公文”類題目選取了一個大家平常生活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文體——新聞短評。應該說,難度是降低了。從內容上來講,只要包括三個部分即可:現象描述,觀點分析,對策總結。從語言來講,要不羅嗦,一針見血,注重文采,還要有一定的力度。
【參考答案】
告別跟風,走向成熟
從服飾的跟風到炒股的跟風,從日常消費的跟風到文化消費的跟風,從留學跟風到文憑跟風,“跟風”之“潮”遍及各個領域和階層。
跟風是一種拙劣的模仿,一種愚蠢的借鑒,一種虛榮的攀比,是一種明顯缺乏理性、抹殺個性的行為。就像是煙酒一樣,能夠提神,也同樣容易讓人上癮,而要戒之,難。
何以說難?因為“跟風”的弄潮者不只是一個人、一個企業,而是諸多元素的合力,這些元素包括保障度不夠高的社會、喜歡推波助瀾的媒體、從眾隨大流的個體、創新風險的顧慮、相關法規和宏觀約束的缺席,等等。
要想戒掉“跟風癮”,根治“跟風病”,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面對誘惑眾多、變幻莫測的世界,每個人更應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面對風尚潮流,學會把持自我,既不落伍,也不盲從。從根本上來說,還要培養個體鮮明的主體意識,我們才能告別“跟風”,走向成熟,我們民族文化的創造力、自信心和文化個性才會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真實地生長出來。
(398字)
五、“給定資料”結尾寫道:“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⑴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⑵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材料”;
⑶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⑷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范文】
創造慢半拍的自由生活
近代以來的世界似乎進入了一種”比快“的發展狀態,尤其隨著工業化、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效率好像成為先進、正確,甚至美好的代名詞,各個國家以至每個個人都在想方設法地加快自己的各種速度,生怕落于人后。在我國,這既是一種歷盡屈辱與磨難之后的生存經驗,也體現了一個擁有數千年輝煌文明的民族追求復興的志氣與決心。
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似乎正被這種快進模式所裹挾。在這種日快一日的發展節奏中,人們發現,我們所得到的負面惡果一點也不比正面成果更少。為了追求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地球資源正被工業化帶來的巨大產能消耗殆盡,與此同時,它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也正把人類逼向生存的邊緣;而另一邊,被快節奏擠壓下的人們正深刻地感受到精神世界的迷失與浮躁,各種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在社會蔓延,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逼仄,想要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平靜越來越難。自由與幸福正在被速度所吞噬。
米蘭·昆德拉曾經說過,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相比行色匆匆,自由與幸福的人生更需要一種從容與閑適,這樣才不至于在急促的腳步中與生活里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擦肩而過,才能更好地觀察和體會,生命才來得及與世界和自己進行更多細致入微的對話、互動,從而變得細膩和豐富;只有慢下來,我們才能撥開那些條目清晰的指標、任務,在工作中體會單純創造帶來的愉悅;只有慢下來,我們才能從太多繁復徒勞的工作中得以解脫,回歸家庭與朋友,我們才能得以享受更多情感滿足所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只有慢下來,我們才能更多投身深度閱讀,與人類從古至今的那些精神燈塔交流共鳴,獲得更多靈魂的滋養。
而從國家甚至人類的角度來講,在生產總值比拼的增長游戲里,已經有人創造——實際也是消耗——了太多的物質財富。過度物欲的消耗不僅給現代人帶來了很多措手不及的健康新難題,也把國家引向惡性發展與競爭的深淵,扭曲的經濟結構催生了越來越大的經濟泡沫和不公;封鎖與敵視,抗衡與戰爭在加劇著人類的隔膜,制造著苦難與悲劇。只有慢下來,才有機會去調整扭曲的經濟結構,改變不良的發展方式,讓國民經濟走上科學發展的健康道路;只有慢下來,擺脫消耗競爭的惡性循環,人類才能尋求更多的合作,共同應對發展的挑戰與困境。
世界的真相決不是簡單的消耗和無盡地占有,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以快為準則的生存方式充其量只是人類在發展道路上的一種階段性選擇,它在人類擺脫短缺經濟的命運中發揮過建設性作用,但人類所面臨的短缺肯定不只在物質,尋求精神富足,進而實現和體會真正的生命自由,更需要一種慢半拍的生存智慧。正如印第安諺語所說:“慢點走,等一等你的靈魂。”(1065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