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昨日宣布辭職,計劃明年年初正式卸任。在歷任美國駐華大使中,恐怕除了司徒雷登和老布什,就數駱家輝的知名度最高,同時爭議也最多。許多網友看到駱家輝辭職的消息,不自覺地就想到了毛澤東同志的著名檄文《別了,司徒雷登》,然而,駱家輝畢竟不同于司徒雷登,今日中美關系畢竟有別于舊中國,因此對待駱家輝辭職還需以平常心看待。
駱家輝之于中國人而言,確實有許多遮擋不住的魅力,他祖籍廣東臺山市水步鎮長塘吉龍村,是美國歷史上的首位華裔民選州長、首位華裔商務部長、首位華裔駐華大使。因為華裔的身份和血統,從其獲任駐華大使開始,國人對駱家輝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同時,美國奧巴馬政府也比較看重駱家輝的華裔身份,希望借此體現美國對中美關系的高度重視。毫無疑問,駱家輝憑借特殊的背景和身份,拉近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心理距離,中國媒體也曾刮起過一陣“駱旋風”,以至于一些人誤認為駱家輝會“幫中國說話”。實際上,這樣的樸素想法只是一廂情愿罷了,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永遠高于私人情感。駱家輝雖是華裔,但他首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更是代表美國國家利益的美國人。這就決定了駱家輝之于中國的第一身份是“美國駐華大使”,他注定只會“幫美國說話”而不是相反。在駱家輝的辭職聲明中,他盤點了為美國人民做出的業績:促進美國對華出口增長、開拓美國企業在華市場、推動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為美國國內創造就業崗位……這些都是駐華大使的職責所在,代表的都是美國利益。作為中國人,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看待駐華大使駱家輝,避免因華裔的身份標簽對其行為產生誤判。
除了華裔身份,駱家輝的“平民形象”也頗受媒體和國人關注,不少媒體毫不吝惜地稱其為“平民大使”。他乘飛機坐經濟艙,身邊沒有大量隨從,以及背雙肩包、自己用優惠券買咖啡……這樣的“另類”表現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和稱贊,但事實上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理解偏差。一是沒必要給駱家輝戴上“廉潔”的夸張大帽,因為他節省的并不是公費,省下的錢都進了個人腰包。美國政府部門大多采用Per Diem(拉丁語“每天”的意思)制度,政府只是根據官員出差地區的不同發放出差補貼,不需要提供任何的發票或收據來報銷,也就是說,花費越少留在自己腰包中的補貼就越多。二是個人“生活秀”是美國公共外交重要組成部分,駱家輝確實比大多數駐華大使更受中國人青睞。近年來,美國特別重視公共外交,駱家輝的中國面孔,在大多數美國人看來正是公共外交的典型代表。駱家輝在中國展示出來的形象,不僅僅是個人的率性而為,同時也是美國對華外交的一部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不能忘記駱家輝背后代表的國家是美國。正如駱家輝在提名演說和辭職聲明中,一再強調“幫助美國管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
駱家輝辭職了,他擔任美國駐華大使以來為促進中美交流與合作作出了積極努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昨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此表示贊賞。無論是他的到來還是辭職,抑或如政治分析人士所言,回國角逐2016年總統選舉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提名,切記駱家輝始終代表的都是美國,作為中國人當以平常心看待。新的駐華大使不久后就會產生,但無論是誰,中美關系已經建設成為一座摩天大廈,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方向都不會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