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考申論已經落下帷幕。單就2013國考申論(副省級)考試而言,其體現了申論考試的務實性與導向性的完美結合。
一、務實性
務實性是本次公務員(微博)考試尤其是副省級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我們總結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材料內容的務實性:過去的考試,在材料內容組成中案例型材料很少,或者說材料中只給出一則典型的案例。而今年,材料內容組成基本上均為案例型材料。案例型材料數量的增加體現出命題人更加看重考查考生透過當前發生的具體事件看到背后深刻含義的能力。
第二,題目設置的務實性:今年副省級題目中應用文的數量有所增加,由1道題目變成了2道題目,同時考查的范圍更廣,不再只局限于應用文這個層面,而是已經擴展到凡是機關工作中能夠遇到的,可能都會成為考試的考查內容。
二、導向性
導向性雖然是每年考試都具有的特點,但今年,導向性這一特點卻表現尤為的突出。我們總結其著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題目數量導向性:由延續了3年的四道大題五道小題變成五道大題,體現了5個題目可能會成為今后考試的一個常態。
第二,題目分值導向性:過去的分值有規律,即10+10+20+20+40,但今年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這幾年都不曾出現的。即15+10+20+20+35,尤其是文章的分值,從08年以后,文章的分值就平穩的保持在40分,雖然個別地方考試分值會變成50分,但低于40分的情況基本沒有,而今年的國考卻出現了低于40分的情況。聯系上文中應用文題目的增加,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以實操能力考查為導向的巨大變化。
第三,文章命題導向性:2011年副省級與2012年副省級連續兩年用了“結合對這句話或者這個故事的思考寫一篇文章”的這種命題方式,這種方式考查學生對題干句子的理解,但中公教育發現今年考試卻變成了命題作文。雖然表面看似今年的作文比較好寫,但實際存在很多陷阱,故此在書寫文章的時候需要注意標題的含義及命題人的意圖。標題的含義需要寫在文章的開頭與結尾中,而命題人的意圖則重在保護,應該作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只是需要注意,鑒于整套試卷都具備務實性的特點,所以在文章的主體部分,無論其內容是來自材料中還是來自材料外,都不可寫太多假大空的語言,要寫一些具體的實際的內容,以彰顯考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要想考好今年副省級的題目,需要充分認識到務實性與導向性是貫穿于材料和題目之中的,是答好本次考試的關鍵,即答案要點概括要精準,語言不可有假大空,唱高調的語言。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