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培訓、提高素質
(1)根據
人是各類社會活動的主體,人的各種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其所從事的各類社會活動的成功與否。要想有效減少各類安全事故,就必須提高各類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術素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素質;要想有效提高各級政府管理公共事務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廣大領導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訓。在教育培訓業日益成為朝陽產業的今天,對相關人員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相關素質是解決相關問題的必由之路。
(2)具體措施舉例
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領導干部的……素質
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工作人員的……素質
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素質
4.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制度
(1)根據
“制度是第一生產力”,制度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好的規則和制度能夠促進社會協調和整合;能夠界定權利邊界和行為空間;能夠促進經濟效率和實現資源分配;能夠為物質資源和精神價值提供保障;制度還有利于人們在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的環境下,形成穩定的預期和特定的認知模式,從而有利于指導個人和組織行為。因此,依靠制度和規則能夠很好地解決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個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說明規則和制度的重要性。
辛向陽在《誰能當中國的企業家?》一書中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
有7個人組成的小團體,他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時又是自私自利的。他們想通過制度創新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在沒有計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狀況下分食一鍋粥。大家發揮聰明才智,試驗了很多種辦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諸種規則:
規則一: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成為專業分粥人士。很快大家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換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這碗稀粥中體現得一覽無余。
規則二:指定一個分粥人士和一名監督人士,起初比較公平,但到后來分粥人士與監督人士從權力制約走向“權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與監督人士分的粥最多。這種制度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