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作示例,是結合軍轉干安置考試真題的話題作文,結合材料寫文章而擬制。在進行模擬作答時,第一步需要考生做的是提煉材料的主題,并結合材料確定分論點,第二步是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同時注意用語符合機關文風。
1.記者1月17日從北京昌平區第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了解到,昌平今年將著力打造生態旅游休閑功能區,推出一批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項目。
據昌平區旅游委主任袁麗民介紹,昌平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目前只開發了三分之一, 昌平往年接待旅游的人次達1000至2000萬人次,但是這些人只是一過式到昌平旅游。今后昌平區將在居庸關、十三陵等區域打造旅游產業帶,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項目。今年一些項目正在陸續啟動,重點推進北京奧萊歡樂城、華彬和平宮等項目。
據了解,北京奧萊歡樂城總投資為40億元,總建筑面積為22.8萬平方米,選址在鄧莊村西,建設的內容有精品奧特萊斯商業、高科技室內游樂園及五星級溫泉度假酒店。今年年內,結構主體完工。長城國際名品購物中心則選址在南口鎮,計劃投資10億元,今年爭取部分設施試運營。還將推進宜家家居、中關村國際商城三期等商業項目建設。
2.位于海口市南部的瓊山區,轄區內云龍鎮、紅旗鎮等多個村鎮為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精明的瓊山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將其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相結合,發展“農家樂”、“鄉村游”,走出了一條既能弘揚紅色文化,又能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路子。預計到2016年,瓊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將超10000元。
9月28日下午,“綠色崛起看海南2012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大型采訪活動50余名編輯、記者,走進具有典型紅色文化底蘊的紅旗鎮泮邊村、本立村,用鏡頭與筆記錄這農村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瓊山區紅旗鎮,是瓊崖革命的老根據地之一,共有137個自然村,其中有30幾個村具有紅色文化背景,泮邊村、本立村是典型代表。
綠樹掩映的村莊,干凈整潔的農家客房,四通八達的村莊道路……28日下午,當全國網媒編輯記者們踏進紅旗鎮泮邊村、本立村時,立刻感到一種純樸的鄉土田園氣息。
泮邊村是“瓊州第一將”陳得平將軍的故鄉,他的一生都在為革命奔波,是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為民主革命立下了卓越功勛。與泮邊村一樣,本立村也是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本立村農民積極投身革命,為爭取革命事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如今,曾經的革命老區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拆舊房、清理垃圾和亂石、修環村路、建排水溝、建文化室……伴隨著新農村建設及紅色資源的開發,泮邊村、本立村人自發改造居住環境,集紅色旅游、農業觀光、生態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文明生態村已形成。據了解,今年前8個月,泮邊村、本立村居民人居收入達到7000元。
紅色資源巧打“綠色”牌五年建文明生態村292個
作為革命老區,瓊山區有抗日第一槍阻擊戰遺址、馮白駒故居、大水之戰主戰場故址等豐富的紅色資源。依托此資源,瓊山區委區政府提出,將生態文明村建設與紅色文化旅游相結合,促進瓊山農村經濟發展。
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瓊山區制定了改變農村臟亂差面貌的“百村聯百里新農村建設長廊”的建設規劃,農村交通、飲水、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截至2011年,區內230個村莊、3.2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918個農村廁所改造完成,107條386公里農村公路通到村莊。
因地制宜,種植生態型農作物也是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瓊山區以橡膠、胡椒、瓜菜、花卉、香蕉、荔枝、龍眼、淮山等熱帶高效農作物作為八大主導產業,推廣“豬-沼-作物”生態循環模式,生態經濟走出了特色。
據了解,到2011年底,瓊山區文明生態村達到292個。下一步,將新創建115個文明生態村。同時,以云龍鎮瓊崖工農紅軍改編舊址、馮白駒將軍舊居、玉仙村,紅旗鎮本立村、泮邊村等革命老區村莊為特色資源,打造云龍、紅旗紅色文化旅游區。
未來規劃:以紅色文化為線重點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游”
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學農家活、享農家樂,瓊山生態文明村“農家樂”、“鄉村游”漸成氣候,成為城里人節假日頻頻光顧的“后花園”。
據了解,為了讓村民增收,瓊山區在創建文明生態村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地農村資源,將優美的自然環境、綠色生態經濟、生態旅游、生態文明與風俗民情導入農村,打造出新興的農村生態經濟品牌農家樂,并探索“企業+農戶”經營新模式,吸引企業投資,以“公司化包裝”,市場化運作,提升了農家樂的質量和檔次。
未來,瓊山區將以紅色文化為線,以生態文明村為點,以休閑農業園為塊,創建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基地和生態與文化保護示范基地。同時,重點發展“鄉村游”、“農家樂”,建設一批上檔次的觀光度假、生態養生及休閑娛樂項目。預計到2016年,瓊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000元,年均將增長10%左右。
閱讀給定資料,以發展“農村生態旅游”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觀點明確,表述規范;
有理有據,郵箱有略;
結合材料,但不拘泥于材料。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發展農業生態旅游
國民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對生活的需求越來愈多,人類需求的無限性,現階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們還是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除了文化行業的跟進及補充之外,旅游資源的優化改造也是我國各級政府今后的重點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總體接待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農業生態旅游景點都存在交通不便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客流量。由于基礎設施與服務配套滯后,使農業生態旅游產品處于低質量、低收入的經營狀態。加上缺乏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專門人才,影響了接待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農村旅游的同質化傾向,忽視對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不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廣泛宣傳,加大促銷力度。管理部門是宣傳的主力軍,要加強宣傳促銷的意識,積極主動地開展、參與各類促銷活動。各級旅游、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也要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宣傳推介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對于特色鮮明、服務規范、條件成熟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所在地有關部門和景點自身要加強策劃包裝,細分客源市場,通過專項促銷、與旅行社結盟、與周邊景點聯動等形式,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廣泛吸引游客。
抓好資源整合,積極開發多種旅游形式。以打造核心品牌為切入點,緊密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積極開發多種旅游形式。要跳出單純依靠資源開發旅游的狹窄思路,堅持圍繞市場做文章,逐步發展和完善生態游、民俗游項目。結合我市北關庸生花卉基地和杜村花卉基地等農業培育養殖項目,積極開發春季賞花游項目。規劃和開發秋季果園收獲游,如北梁蜜桃采摘、葡萄園采摘、艾山果園蘋果、柿子、山楂采摘等,重點突出游客自助和參與功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生態旅游環境。針對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必須加大道路、交通、住宿、餐飲、通訊、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臟亂差的局面。同時,應規范農業生態旅游運作,引導和鼓勵農民建立行業協會,規范農業生態旅游的經營與管理,確保在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條件符合旅游業發展的要求。
促進旅游與文化的交融,深入挖掘農村文化內涵。根據政府提出的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戰略思路,做好文化與旅游交融的文章,深入挖掘農村旅游文化的獨特人文和精神內涵。開發鄉村飲食文化的同時不忘展示農耕文化,激發人們對農耕文明的好奇心,增強對農業、農民的感情,實現農村生態旅游的穩步提高。
【解析】
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的申論科目,其命題原則仍然是遵循申論考試大綱,及申論統一的判分規則,客觀題的要點來自于材料,主觀題作文的總論點及分論點來自于材料。
一般情況下,材料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常規型材料,那么,針對這類材料,按照成績、問題、影響、原因、對策等五個方面來尋找要點,可將整篇材料的脈絡梳理清楚。其中,問題、影響、原因、對策等都可以作為作文的分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