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數量關系 |
第 3 頁:資料分析 |
第 5 頁:判斷推理 |
第 7 頁:言語理解 |
必考點五:由首尾句確定作者觀點
找與首尾句意思最接近的選項。
例1:對今天來說,在全社會構建一種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尤其重要。因為人類社會是一種共存關系,互利合作可以說是一切經濟和政治行為的核心。一方面,人們在市場領域需要互利合作的理性,另一方面,政府與民眾也需有一種合作理性。人類的各種社會形態,都是這種合作理性的產物。這種合作理性的基本觀點是,理性的個人主義在發展個人的同時,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同樣理性的政府權力在為公共利益服務時,也會獲得來自公眾的信任與尊敬。這段文字意在:( )
A.闡釋構建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的原因
B.強調人類各種社會形態都需合作理性
C.呼吁全社會構建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
D.說明在全社會構建合作理性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本文段是總分結構。首句是主旨句,作者通過這段文字說明在全社會構建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的重要性,借此呼吁在全社會構建一種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C項是作者在內容基礎之上意在表明的觀點,當選。
例2:用傳統思維解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問題一定無解,你不應該也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人類科技進步、文明進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減少使用新的書寫工具。而且書寫工具只會變得越來越便捷,你現在敲一個字,電腦可以聯想提供幾個詞語的選擇,將來一定可以提供更多詞語甚至短句的選擇,也許十年之后你就不必再敲擊鍵盤,只要出聲甚至只要想到一個字,剩下的事電腦就給你辦了。要讓我們的民族保持漢字書寫能力,就必須有創新的方式。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漢字書寫能力的退化是人類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B.解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的問題需要突破傳統思維
C.要保持本民族漢字書寫能力亟需創新方式
D.轉變思維與時俱進是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的當務之急
【答案】C。
【解析】文段為分總結構,最后一句是文段的重點。C 項是最后一句的同義轉述,為正確答案。A項“必然”絕對化。B項是C項的論據,不是文段的論點。D 項“轉變思維與時俱進”在文段中未體現,排除。
必考點六:由關鍵詞判斷作者觀點
抓關鍵詞引導的關鍵句。
例1:女性天性敏感,親和力好,她們在運用直覺思維開展工作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更容易把握商業契機,獲得新的發展機會。而又因為心思較為細膩,考慮問題、制訂計劃和方案時更加具體、細致、周全、切合實際、易于操作。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不少女性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不及男性,這使得她們對于取得職場成就動力不足,在競爭中顯得較被動和消極,一些女性甚至養成了依賴男性的心理。此外,大多數都市女性所面對的各種社會角色之間的沖突比男性大,有些人會難以找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點,這對工作能力的提升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職場女性應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將相關矛盾處理妥當。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職場女性應認清和平衡自己的社會角色
B.在求職過程中女性在很多方面不如男性
C.女性的優勢成為她們找到好工作的法寶
D.女性應該學習男性的長處來完善自己
【答案】A。
【解析】文段為因果結構,重點在“所以”之后,故選擇A 項。B、C選項說的是原因中的部分內容,非論述的重點;D 選項推斷過度,材料只是說男性的確擁有女性所不及的優勢,但并沒有提出女性要向男性學習這一說法,排除。
例2:虛擬博物館興起于上世紀90 年代,相比實體博物館,虛擬博物館可以展示所有的藏品,觀眾無需與藏品保持距離,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從不同方位看到作品,并實現人機交互,因此不少人擔心實體博物館會逐漸失去魅力。而事實恰恰是,通過數字化的影響,人們了解到那些原作,便更想走進實體博物館接觸它們。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虛擬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并不存在沖突
B.虛擬博物館使藝術傳播的途徑更加簡單
C.復制作品不能取代原作給人的心靈震撼
D.博物館虛擬化能極大實現藝術教育功能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說明了虛擬博物館的優點,接著指出不少人因此擔心實體博物館會逐漸失去魅力,最后,用事實反駁了人們的擔心,說明虛擬博物館的興起并不會對實體博物館造成沖擊,即A 項,它們之間并不存在沖突。B項只是概括了虛擬博物館的優點,不是文段所強調的。C、D兩項在文中都沒有體現。故答案選A。
例3:獻詩制度的標本《卷阿》真實地反映了周代的獻詩現象,它是周代獻詩制度的標本。《詩經》中有很多頌美詩,它們的諷諫之意看似甚微,或諷諫之意隱于言外,詩辭本身主于頌美,這些詩篇也應是獻詩的產物。《詩》中的頌美詩很多都含有諷諫之意,不純為頌美。或者說,頌美是表象,諷諫才是實質。更重要的是,這些頌美詩的創作有著周代文化、禮制方面的背景,其中蘊含著周代獻詩制度的一種傳統,即“以美為諫”的獻詩傳統。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周代獻詩的實質是重諷諫輕頌美
B.《卷阿》和《詩經》為獻詩的典范
C.周代通過獻詩表達人民的諷諫之意
D.周代具有“以美為諫”的獻詩傳統
【答案】D。
【解析】通過“更重要的是”可知,材料為遞進結構,尾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選項D是對它的同義轉述。正確答案為D項。選項A,材料只是說“頌美是表象,諷諫才是實質”,沒有對兩者的重要程度進行比較,選項A錯誤。選項B,《卷阿》和《詩經》是作者表達觀點的論據。選項C,側面反映,并非文段論述的主要內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