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課堂結構的改革與發(fā)展
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yè)是現代課堂教 學的基本結構,但是教師不能因為遵循這一結構而使課堂僵化,要打破凝固的課堂 結構,注重對課堂結構的改革與發(fā)展。在改革課堂結構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 方面:
(1) 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不要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宰,要把學習的主動權 交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靜態(tài)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印討B(tài)的學習。教學中應注意激 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自愿、自主地參與教學活動,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自 主學習。
(2) 關注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目標不能局限于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 要關注多種目標的融合。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三維的目標體系,即關注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課堂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出發(fā) 點,注重三維目標的內在統(tǒng)一性。
(3) 建立對話式的教學關系。教學關系不是靜態(tài)的、固定的關系,而是動態(tài)的、 變化的關系。教師不能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出現在學生面前,而要尊重、平等 對待學生,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維、大膽質疑,進而促進師生在教學中的對 話,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二)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目 標明確、內容科學、方法得當、表達清晰、學生參與度高。
(1) 目標明確。通常上課前教師都會制訂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來 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知道這節(jié)課應該掌握什么內容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 一般而言,教師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上確 定教學目標。如果達到目標的途徑不夠清晰,或目標定得過高,脫離實際,都會影 響教學效果。所以,一堂好課的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 水平。
(2) 內容科學。教師講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 學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guī)范。教學內容應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導 學生積極思考,還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體現科學性、 人文性和社會性的融合。
(3) 方法得當。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 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對各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力求使 教學取得較好效果。
(4) 表達清晰。教師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 合學生的可接受程度,語言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或幻燈字幕)要規(guī)范、 準確、清楚。
(5) 學生參與度高。現代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學生積極 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形成獨立獲取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 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全人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 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一堂好課可能是混亂的,因為學生的七嘴八舌的回答,因為學生的“不守規(guī) 矩”。正是這種“混亂”,顯示了課堂的生命力與感染力。一堂好課,不一定是完美 無瑕的,沒有遺憾的課堂卻可能不是好課。
三、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是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各種類型的練習。無論是課內作業(yè) 還是課外作業(yè),其作用在于加深、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進一步掌握相關 的技能、技巧。通過作業(yè)的檢查與批改,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 握情況,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缺陷,并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出建 議。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應遵守下列要求:①作業(yè)的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 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學生鞏固與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相應的 技能、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②作業(yè)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學校應通過班主 任來調節(jié)學生各科作業(yè)的總量,防止學生負擔過重。凡能在課內完成的作業(yè),就不 應當布置到課外去做。③布置作業(yè)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并規(guī)定完成的時間。 對比較復雜的作業(yè),教師也可以適當地提示,但這種提示應是啟發(fā)性的,不能代替 學生的獨立思考。④教師應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 所學知識理解鞏固的程度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便發(fā)現教和學兩個方面存在的 問題,及時改進教學。⑤作業(yè)也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時候,教師對作業(yè)不 要強求一律,而是提供一些方法給學生參考,讓學生自己確定作業(yè)方式,他們就會 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奈為情愿,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四、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活動。學習輔導的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一 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能夠獨立學習,并養(yǎng) 成良好的習慣;二是做好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難問題,給學習 有困難的學生或缺課學生補習;三是為有探究興趣的學生提供研究指導,幫助他們 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找到解決疑難的途徑及策略,不 應以灌輸性講授代替學生的獨立鉆研,也不應該把輔導作為課堂教學的延長,加重 學生負擔。
五、學業(yè)評價
對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就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于學生的學業(yè)成就作出一定的全 面、科學、合理的價值判斷的行為過程。學業(yè)成就是學生在學習及生活實踐中形成 并獲得的成果,不僅包括對知識的掌握,還包含技能與能力的提高,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等非認知品質的發(fā)展,以及進一步內化而成的能適應當下生活及未來發(fā)展的 綜合能力。通過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評價,可以檢查教學的完成情況,并運用反饋信 息來指導、調節(jié)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從而改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梳理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