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性心理
(一)需要
需要是個體在生活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它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要求的反映。
按照需要的產生和起源劃分,可將需要劃分為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
按照滿足需要的對象劃分,可將需要劃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動機
動機是指激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推動力量。動機產生的條件有兩個:需要和誘因。其中,需要是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誘因是引起動機的外部條件。
(三)興趣
1.興趣的概念
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特別是對個體的認知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興趣的品質
興趣的廣闊性,是指興趣的范圍大小,即興趣是否廣泛,也叫興趣的廣度;
興趣的傾向性,指個人的興趣指向的是什么事物;
興趣的穩定性,指對事物具有持續、穩定的興趣;
興趣的效能性,指興趣對活動產生的作用的大小,興趣對人的動力作用有積極和消極兩種。
(四)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個體的活動效率,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知識、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并推動能力的發展;能力制約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影響知識、技能的學習進度。
知識是認知經驗的概括,技能是活動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識、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只有達到熟練程度,通過廣泛遷移,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3.能力的分類
(1)按能力的構造,可分為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在不同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共同能力,是從事一切活動所必備的能力的綜合(也稱為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抽象概括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創造力是高級表現。
特殊能力:是指從事某種專業活動所必備的能力的綜合,如數學能力、文學能力、藝術表演能力、管理能力、繪畫能力等。它是順利完成某一項專業活動的心理條件。
(2)根據從事的活動時創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為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們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或活動,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應的能力。
創造能力指按照預先設定的目標,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創造出新穎、獨特、具有個人或社會價值產品的能力。
(3)根據能力在人一生中不同發展趨勢,可分為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
流體能力: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的能力。如對關系的認識,類比、演繹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歲以后,流體能力發展達到頂峰,30歲以后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晶體能力:獲得語言、數學等知識的能力,它決定于后天的學習和經驗,與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系。晶體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發展,只是到25歲以后,發展速度漸趨平緩。
4.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1)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
(2)早期經驗的影響
(3)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影響
(4)個人勤奮的影響
(五)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人的較穩定的態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相結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2.性格的結構特征
(1)性格的態度特征。個體對自己、他人、集體、社會以及對工作、勞動、學習的態度特征。如謙虛或自負、利他或利已、細心或粗心、創造或墨守成規等。
性格的態度特征在性格結構中具有核心意義。
(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征。包括行為方式和水平的調節,如頑強拼搏、當機立斷。
(3)性格的情緒特征。指個體穩定而獨特的情緒活動方式。如情緒活動的強度、穩定性、持久性和主導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個體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
如主動感知或被動感知,習慣于看到細節還是看到輪廓等。
(六)氣質
1.氣質的概念
氣質是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的表現,它依賴于人的生理素質或身體特點。通常稱之為秉性、脾氣、性情,心理學叫氣質。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
2.氣質類型
氣質的類型有: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抑郁質。
氣質 類型 |
高級神經活動 |
高級神經活動 |
氣質類型特點 |
膽汁 |
強、不 |
不可遏制型(興奮型) |
直率熱情,精力旺盛,好沖動,但暴躁易怒,脾氣急,熱情忽高忽低.喜歡新環境帶來刺激的學 |
續表
氣質類型 |
高級神經活動 |
高級神經活動 |
氣質類型特點 |
多血質 |
強、平 |
活潑型 |
活潑好動,反應迅速,熱愛交際,能說會道,適應性強,具有明顯的外向傾向,粗枝大葉。 |
黏液質 |
強、平 |
安靜型 |
安靜穩重踏實,反應性低,交際適度,自制力強(性格堅韌),話少,適于從事細心、程序化的學 |
抑郁 |
弱 |
弱型 |
行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應遲緩,適應能力差,容易疲勞,性格具有明顯的內傾性。 |
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的氣質都能歸入某一氣質類型。除少數人具有某種氣質類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數人都偏于中間型或混合型,也就是說,他們較多地具有某一類型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其他氣質類型的一些特點。
(七)人格
1.人格的定義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2.人格的特征
(1)獨特性
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點。所謂“人心不同,各有其面”,這就是人格的獨特性。
(2)穩定性
人格的穩定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時間持續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俗話說的“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里的“秉性”就是人格的穩定性。
(3)整合性
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統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
(4)功能性
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奮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
3.自我調控系統
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
(1)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判斷與評價。
(2)自我體驗
自我體驗是伴隨自我認知而產生的內心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的最后環節。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激勵、自我教育等成分。
4.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分為以下三類:
①權威型教養方式。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現得過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表現得消極、被動、缺乏安全感、退縮、服從、膽怯,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
②放縱型教養方式。放縱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有時會失控。孩子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唯我獨尊等。
③民主型教養方式。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與孩子處于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引導。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更有可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考點 | 歷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