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點6:幼兒想象的發展
命題點6.1想象概述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過程。如一個沒有去過江南的人,讀白居易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頭腦中浮現出祖國江南秀麗景色的形象:發明家在發明創造時,頭腦中產生的尚未存在的新產品的形象;嫦娥奔月、孫悟空大鬧天宮等。
人腦形成這些形象的過程都屬于想象。想象的兩大特點是形象性和新穎性。
2.想象的種類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可以把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無意想象是指沒有預定目的和意圖,在一定的刺激影響下,不由自主地進行的想象。如看著天上的白云,想象成它是一匹馬、一輛坦克或其他物體;聽故事時,不知不覺地隨著故事情節追蹤下去等。無意想象是最簡單、最初級形式的想象。夢是無意想象的極端形式,是完全無目的、被動的想象。
2)有意想象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自覺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為實現某個目標、完成某項任務所進行的活動,都屬于有意想象。為織一件新毛衣,想象織什么花色;為搭一座大橋,幼兒想象用什么結構材料等都是有意想象。
按有意想象內容的新穎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可以把有意想象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1)再造想象。這里的“再造”,一方面是指這些新形象對自己來講是沒有親身感知過,僅是根據當前任務和所提供的材料,在詞或其他東西的調節下運用個人經驗,而在頭腦中加工再造出來的。如讀著魯迅的《阿Q正傳》,腦中浮現出阿Q的形象來。另一方面,這種新形象并非自己獨創。如看著書上的介紹,嘗試自己制作衣服。
再造想象在工作、學習、勞動中有重大意義。通過再造想象,能更完整、準確地去體會別人的經驗,理解別人的處境。所謂“設身處地”為別人想(換位考慮)就是再造想象。如學生要替老師想想“假如我是老師”;同學要替干部想想“假如我是班長”等。通過再造想象,還可以更好地進行交流以此來豐富自身的知識經驗。
2)創造想象。創造想象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人物,不依賴現存的描述而獨立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復雜更困難,具有很大的獨特性和創造性。如魯迅創作小說《阿Q正傳》中的阿Q形象:科學家的創造發明等。
創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既有不同又有聯系。它們的區別在于:同樣是“造”,再造想象出來的形象是現實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象者不知的事物;創造想象出來的形象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它們兩者的聯系表現在創造是在再造的基礎上形成的,創造有再造的因素。再造想象貧乏的人是不可能有豐富的創造想象的。因此,要培養人的創造力,首先要培養人的再造想象。
命題點6.2幼兒想象的特征
1.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開始發展
(1)幼兒以無意想象為主
主要從以下方面歸納而得: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確。幼兒想象的產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想象活動不能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如他(她)拿到什么東西,就想象可以用來干什么,拿起小竹竿,就想象成它是一匹小馬,可以進行騎馬活動。在幼兒園晨間活動中,我們看到小班幼兒在玩膠粒插塑,你問他搭的是什么,他不吱聲,等搭好了一個什么(在成人看來不像個什么)他就告訴你,這是望遠鏡。孩子越小,想象的目的越不明確,也就越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2)想象的主題易受外界的干擾而變化。幼兒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很容易從一個主題轉換到另一個主題,這主要是由幼兒初期孩子的直覺行動性思維決定的。如在游戲中,孩子一會兒當服務員,一會兒又去當老師;在畫畫中也如此,一會兒畫樹,看到別人畫兔子,他又去畫兔子吃蘿卜。想象主題極不明確,易受外界干擾而變化。
3)想象過程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幼兒在想象過程中常表現出很強的興趣性和情緒性。情緒高漲時,幼兒想象就活躍,不斷出現新的想象結果。在幼兒園,老師親了一下孩子,那么他就會產生豐富的聯想,頭腦中浮現出老師喜歡他的情景。又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本應以小雞被老鷹抓走而告終,可孩子們同情小雞,又產生這樣的想象:雞媽媽和雞爸爸趕來,把老鷹啄死,救回了小雞。
另外,興趣也影響孩子的想象。幼兒對于感興趣的游戲和學習,他就會長時間去想象,專注于這個活動;而對不感興趣的活動,則缺乏想象,往往是消極地應付或遠離這項活動,表現在活動過程中,興趣保持時間很短。如大班孩子玩塑料插花,只能玩一會兒就是這個原因。因此幼兒想象過程的方向、想象的結果、想象的豐富程度受其情緒和興趣的影響較大。
(2)有意想象開始發展
中班以后,幼兒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如通過老師對故事前半部分的描述,幼兒會有意想象,續編故事的結尾。續編故事體現出孩子已有明確的想象目的,想象的有意性開始發展了,而且想象的內容也曰益豐富。
大班以后,幼兒的想象還有了他們本身的獨立性。如對神話故事的看法,有的孩子在聽了神話故事后,會為主人公的命運擔心,害怕不安全,而有的小朋友則會說“不用怕,這故事是假的”。
這表明他們對想象內容有了一定的評價。從中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教育的影響,幼兒想象的有意性開始發展,并逐步豐富。
2.再造想象為主,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1)再造想象為主
整個幼兒時期,幼兒是以再造想象為主的。表現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如孩子看到布娃娃,隨手抓起并做出喂其吃東西和哄其睡覺的動作,這實際上是模仿媽媽的動作,與她的生活經驗相關。因此可以說小班幼兒的再造想象是以復制式再造想象為主的,這是較低發展水平的想象,它對獨立性和創造性要求較少。
再造想象從內容上可分為五類:
1)經驗性想象。幼兒憑借個人生活經驗和個人經歷開展想象活動。如中班的超超對“夏日”的想象是:小朋友們在水上世界玩,一會兒游泳,一會兒滑梯,一會兒又吃冷飲。
2)情境性想象。幼兒的想象活動是由畫面的整個情境引起的。如中班的霓霓對“暑假”的想象是:坐在電風扇下,阿婆從冰箱中拿出冷飲讓我們一起吃。
3)愿望性想象。想象中表露出個人的愿望。如大班幼兒蘇立說:“媽媽,我長大了也想和你一樣,做一個老師。”
4)擬人化想象。把客觀物體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情感、語言等去描述。如中班的霓霓去“海底世界”玩后,對媽媽說“有的魚睜著眼睛在盯著我看,好像在說‘我似乎認識你”’。
5)夸張性想象。幼兒常常喜歡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節。如在幼兒的畫中,可發現幼兒畫的長頸鹿,從比例來看,頸部特別長;畫的大象頭特別大,鼻子特別長。這些夸大部分,常是幼兒印象特別深刻的部分。
(2)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在中班以后,再造想象中開始出現創造性的成分。如畫了大輪船以后,會在旁邊畫上幾條小魚;在畫了節日的大燈籠后,會在旁邊添幾個氣球。有時,幼兒也會有一些富有創造性的作品。如胡曉舟的美術作品《在月亮上蕩秋千》,已萌發出非常可喜的創造因素,老師要給以保護、鼓勵,并創造條件促使幼兒創造性想象的發展。
3.想象有時和現實混淆
幼兒時期,常將想象的東西和現實進行混淆,表現在三個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如有的幼兒看到別人有漂亮的娃娃或“沖鋒槍”,他會說:“我們家也有。”可事實他并沒有。
2)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成已發生的事情來描述。如一位中班小朋友聽鄰居講去玄武湖公園玩的事,很開心,于是這位小朋友也有了去玄武湖玩的愿望。他把玩的“過程”想象了一下(即根據別人的描述而想象),然后到幼兒園去對同伴說他自己去玄武湖公園玩的“經歷”。
3)在參加游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身臨其境,與角色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如幼兒園里小班幼兒正在玩“狡猾的狐貍,你在哪里”的游戲,當老師扮演的狐貍逮著小雞(小朋友飾),裝作要吃她的時候,這個孩子大哭起來說:“你是老師,怎么可以吃人呢!"并拼命掙扎。
整個幼兒時期,幼兒的想象是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開始發展;再造想象為主,創造性想象開始發展;想象有時會和現實混淆。據此,有人說,幼兒時期是想象發展最快的時期,甚至說比成人更善于想象。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想象的水平直接取決于表象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分析綜合能力的發展程度。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語言水平都遠不如成人,且表象的豐富性和準確性都發展得不是很完善,思維也不如成人。所以幼兒想象的有意性、協調性、豐富性和創造性都不如成人。
命題點6.3幼兒的想象與幼兒的活動
1.幼兒想象發展中易出現的問題
在幼兒想象發展中常常會把自己想象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如一個中班的幼兒回家對媽媽說,“幼兒園的圍墻倒塌了,壓了很多小朋友,受傷的都送醫院去了”。第二天,孩子的媽媽關切地向老師問起這件事。老師說,墻沒有倒啊f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幼兒園內要搞基建,為了不影響幼兒出入大門,就在院子旁邊破了一截圍墻,便于工程車出入。該孩子看到這截缺口,產生想象,就說成是上面的“事實”。這種混淆想象和現實的情況,常被成人誤認為孩子在說謊。這事實上是幼兒期的想象特點所致。
有時,由于孩子想象的特點加上孩子記憶的不精確,記憶概念掌握不好,以及表達能力有限,也會出現類似“說謊”的情況。如準備去做的事情,他卻說成了昨天我已經去……(做過了)。大人在理解了孩子的這些特點以后,應在實際生活中耐心指導幼兒、幫助幼兒分清什么是假想的,什么是真實的,從而促進幼兒想象的發展。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象
(1)豐富幼兒的表象,發展幼兒的語言表現力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想象的水平。表象越豐富、準確,想象就越新穎、越深刻、越合理。反之想象就會狹窄、膚淺甚至是荒誕的。因此教師在各種活動中,要有計劃地采用一些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使他們多獲得一些進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
語言可以表現想象,語言水平直接影響想象的發展。幼兒在表達自己想象內容時能進一步激發其想象活動,使想象內容更加豐富。因此,教師在豐富幼兒表象的同時,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講故事、復述故事、創編故事;在科學活動中,讓幼兒用豐富、正確、清晰、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繪事物,都是發展幼兒語言的途徑。
(2)在文學藝術等多種活動中,創造幼兒想象發展的條件
文學活動中的講故事能發展幼兒的再造想象;語言教育活動中的創造性講述,更能激發幼兒廣泛的聯想,使他們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構思、加工,創造出自己滿意的內容。如續編故事,老師將故事的前半部分講清楚,關鍵處就不講了,讓孩子自己結合經驗和想象往下講,這種活動效果很好。
幼兒園多種藝術教育活動,也是培養幼兒想象發展的有利條件。如美術活動中的主題畫,要求幼兒圍繞主題開展想象。而意愿畫能活躍幼兒的想象力,使他們無拘無束的構思、創造出各種新形象。這都是發展幼兒想象力的有效途徑。
(3)在游戲中,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角色游戲和造型游戲中,隨著扮演的角色和游戲情節的發展變化,幼兒的想象異常活躍。如抱著娃娃時,幼兒不僅把自己想象成“媽媽”還要想象“媽媽”怎樣去愛護自己的“孩子”。于是她一會兒喂娃娃吃飯,一會兒哄娃娃睡覺,一會兒又抱娃娃“上醫院”看病,送娃娃去“托兒所”等。幼兒的想象力正是在這種有趣的游戲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游戲的內容越豐富,想象就越活躍,因此老師要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各種游戲。
幼兒進行游戲,總離不開玩具和游戲材料。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引起幼兒想象的物質基礎。因此,老師要為幼兒多提供玩具和游戲材料(不一定都是精致漂亮的玩具,只要安全、衛生即可),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同樣能起到活躍幼兒想象,促進想象發展的作用。
(4)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幼兒的想象力
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是提高幼兒想象力的重要措施。除通過講故事、繪畫、聽音樂等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外,還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形式。如在紙上畫好一些線條和幾何形體,讓幼兒通過添畫,來完成整幅畫面;播放幾組聲音的錄音,讓幼兒想象這幾組聲音是說明發生了什么事情;給孩子幾幅順序顛倒的圖畫,讓其重新排列,并敘說整個事情經過等。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使幼兒想象內容廣泛而又新穎。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章節習題匯總 | 《幼兒保教知識》全真卷匯總
2016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章節習題匯總 | 《幼兒園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2016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各類試題匯總 | 《幼兒保教知識》各類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