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不定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判斷說明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不定項選擇題 |
第 4 頁:答案:填空題;判斷說明題;簡答題 |
第 5 頁:答案:論述題 |
五、論述題
1.答:我國中學德育原則主要有: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1分)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方針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xiàn)實性結合起來。(2分)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疏導原則就是循循善誘原則,是根據(jù)學生的品德形成規(guī)律確立的,基本要求: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3分)
(3)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把對每個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zhí)行,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底,督促學生切實做到。(3分)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加以組織、調節(jié),使其相互配合,協(xié)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fā)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要統(tǒng)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統(tǒng)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進行,做好銜接工作,以確保對學生的教育前后連貫一致。(3分)
(5)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教育,使每個學生品德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因材施教原則是由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規(guī)律決定的,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根據(jù)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3分)
2.答:學生因為對足球的共同愛好而形成非正式群體,這樣的群體是班集體中客觀存在的組織,班主任應該進行引導,加強教育,在進行引導和教育時不能簡單粗暴,要講究方法。
(3分)
班主任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的要求:
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組織的特點,材料中是以足球為共同愛好形成的非正式群體,班主任要與學生多交流共同,詳細地了解這一群體的特點。(3分)
第二,認識非正式組織的作用,雖然這一部分學生因為球賽而影響學習,但是只要正確引導,完全可以消滅其消極作用,發(fā)揮這一群體的積極作用,比如因勢利導加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團隊協(xié)作精神教育等。(3分)
第三,加強教育和引導,班主任要熱情地對待這一群體的學生,尊重他們的愛好,正確引導他們,爭取利用這一群體的力量為正式組織服務,例如發(fā)揮球迷群體的積極性,讓他們?yōu)榘嗉壩捏w活動貢獻力量。(4分)
(聯(lián)系實際,酌情再給1—2分)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