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頁:辨析、解答、材料分析 |
第 4 頁:答案 |
13.A
[解析]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14.A
[解析]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認知模式。
15.A
[解析]教師角色態度動態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學生的表現,要求和反饋。
二、辨析題
1.此說法是錯誤的。教育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處于基礎地位,因此,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勢在必行。素質教育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其次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因此,本題中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多開展課外活動、多上文體課是不全面的,它只強調了加強學生的體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智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此外,素質教育還強調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此說法是正確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定向是第一個階段,模仿以及后續的階段必須在定向的基礎上進行。
3.此說法是正確的。心智技能具有內隱性和簡縮性。
4.此說法是正確的。學校管理過程包括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環節。計劃是起始環節,實施是中心環節,檢查是中繼環節,總結是終結環節。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
(1)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2)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2.[答案要點]
(1)有助于實現教育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2)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
(3)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