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一、單項選擇題
1.“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典型地表現了注意的(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穩定性
D.分配
2.看到某件物品時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縛,很難想到它別的方面的功能。這種現象稱為( )。
A.習慣
B.定勢
C.功能固著
D.定向
3.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后,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會,采取先前的思維模式去解題,這種現象屬于( )。
A.原型啟發
B.定勢
C.遷移作用
D.功能固著
4.( )強調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重構者。
A.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論8.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C.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
D.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5.桑代克的嘗試錯誤理論是通過以下哪一經典實驗得出的?( )
A.黑猩猩問題解決實驗
B.餓貓“迷籠”實驗
C.小白鼠走迷津實驗
D.白鼠“迷箱”實驗
6.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后,教師和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動機律
7.很多留學生剛來中國學習漢語時,會把“銀行”錯認成“很行”,這其中體現的心理學現象是( )。
A.刺激的分化
B.刺激的泛化
C.條件反射
D.記憶術策略
8.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學生表現良好,教師減少其家庭作業的量,教師這樣的行為稱為(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
9.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個體要求通過學習使自己的價值、潛能、個性得到發揮,這屬于( )。
A.安全的需要
B.歸屬與愛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10.根據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把成敗的責任歸因于努力程度,這屬于( )。
A.穩定的外在的歸因
B.不穩定的內在的歸因
C.穩定的可控歸因
D.不穩定的可控歸因
11.根據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以下哪類成敗的責任歸因屬于穩定的內在的不可控歸因?( )
A.運氣好壞
B.能力高低
C.身體狀況
D.外界環境
12.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利用榜樣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屬于( )。
A.直接強化
B.替代性強化
C.自我強化
D.負強化
13.“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等屬于以下哪種遷移?( )
A.同化性遷移
B.順應性遷移
C.重組性遷移
D.具體遷移
14.在現代遷移理論中,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是( )。
A.桑代克
B.賈德
C.奧蘇伯爾
D.安德森
15.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進行劃分,可以分為( )。
A.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B.正遷移與負遷移
C.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D.同化性遷移、順應遷移和重組性遷移
16.有人記憶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時聯想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地哭”,是運用了哪種記憶術?( )
A.縮簡
B.諧音聯想法
C.關鍵詞法
D.語義聯想法
17.將“青蛙桌子”想象為青蛙在桌子上跳來跳去,是運用了哪種記憶術?( )
A.縮簡
B.諧音聯想法
C.關鍵詞法
D.視覺想象法
18.學習者運用縮簡和編歌訣的方法幫助記憶知識的學習策略屬于(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復述策略
D.元認知策略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