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二戰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特點:(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42、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43、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論記載在《論語》中,如“有教無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
44、戰國后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理論和經驗,成為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教育思想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師嚴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不躐等”等。
45、蘇格拉底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這種問答分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定義);第三步叫(助產術)。
46、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中。
47、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圖的理性說,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48、亞里斯多德注意到了兒童心理發展的(自然)特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這些成為后來強調教育中注重(人的發展)的思想淵源。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有大量反映。
49、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于(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50、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宣揚自然主義教育理想的作品是《愛彌爾》。
51、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人的所有稟賦都有待于發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動物”。
5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53、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54、規范教育學的建立通常以德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為標志,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55、(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的貢獻在于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56、(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對19世紀以后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杜威)被認為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
57、杜威的教育思想與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針鋒相對,其教育思想有:(從做中學),(兒童中心主義)。
58、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59、1939年,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明確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編寫《教育學》的目標。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