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章資格和任用第十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2.C [解析]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也是檢查教學質量的直接標準。教學大綱一般由以下幾個基本部分構成:一是說明部分。扼要說明本學科開設的意義,規定教學的目的、任務和指導思想,提出教材選編的原則以及對教學方法的建議等。二是本文部分,它系統地安排了一門學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課題、要目或章、節,規定了每個課題教學的要點和時數,并編有練習、實習、實驗、參觀等實際作業的要求以及其他教學活動的時數,是大綱的中心部分。此外,有些大綱還列出了參考用書、學生的課外活動、教學儀器、教具等。
3.A [解析]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教學形式結合起來的教學形式叫特朗普制。即實行大班上課,就是把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講課時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由出類拔萃盼教師擔任;小班研究,每個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師或優秀生領導,研究、討論大班授課材料;個別教學,主要由學生獨立作業,部分作業指定,部分作業自選,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4.C [解析]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客觀對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資料的一種方法。觀察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學生搜集資料的基本途徑,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
5.B [解析]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6.A [解析]由于是在特定的教育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中,這就表明缺少不了計算機,顧名思義利用計算機在進行教學,所以離不開教師和學生,這樣就構成了教師——計算機——學生三維互動方式。
7.B [解析]授人以漁,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學生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
8.C[解析]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9.B[解析]此句意思是“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人,用文化典籍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來約束我的行動,使我想停止前進也不可能,直到竭盡了我的才力也不能停止學習。老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反映了德育的疏導原則。
10.D[解析]班級文化是集體問題,不包含教師和個別學生的親密關系。
11.D[解析]“道爾頓制”由美國道爾頓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試行。按照這種形式組織教學活動,班級被打亂,教師不再系統講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參考書并布置一些作業,學生獨立學習教材然后向教師送交作業,通過后再進行下一步學習。
12.C[解析]學校的產生標志著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出來。
13.A[解析]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第一個試圖按照心理活動的規律來分析教學過程,他根據興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階段論。后來他的學生席勒又將“明了”分為“預備”和“提示”,兩部分。
14.D[解析]目的游離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提出來的,即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
15.A[解析]此題旨在考查傳授一接受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定義。
二、填空題
1.課程評價
2.生產勞動雅典
3.物質資本
4.成熟勢力說
5.向師性
6.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
7.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8.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9.《學記》朱熹 夸美紐斯
10.教與學的關系問題
11.刪訂六經
12.終身教育
13.西周
14.組織者
15.認識活動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