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基礎,確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的著作一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學》,其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 )
A.馮特
B.斯金納
C.杜威
D.桑代克
2.廖世承編寫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是在( )
A.1932年
B.1924年
C.1919年
D.1903年
3.一個人一生發(fā)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fā)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是( )
A.少年期
B.青年期
C.學齡初期
D.幼兒期
4.埃里克森的理論認為,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6—11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 )
A.自卑感
B.內疚感
C.勤奮感
D.主動感
5.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
A.輻合思維
B.概括思維
C.邏輯思維
D.發(fā)散思維
6.人格是與人相互區(qū)別的主要方面,其核心是( )
A.性格
B.氣質
C.能力
D.情感
7.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完形——頓悟說的是格式塔心理學家( )
A.考夫卡
B.托爾曼
C.班杜拉
D.苛勒
8.如果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獲得教師和家長等的贊許和同伙的接納。這屬于(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內在內驅力
D.能力內驅力
9.如果學生理解了“等邊三角形是有三條等邊的三角形”與“任何三角形。只要它們的三條邊相等,則它們就是等邊三角形”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則說明他進行的是( )
A.機械學習
B.有意義學習
C.聯(lián)結學習
D.嘗試錯誤學習
10.要想提高記憶效果,最好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再附加學習,使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 )
A.120%
B.150%
C.200%
D.250%
11.運用斯坦福一比納量表對一個10歲兒童進行智力測試,測量結果其智力年齡為12歲,那么其智商則為( )
A.83
B.100
C.120
D.140
12.動機一般具有(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強化功能
D.ABC都是
13.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B.他人行為的替代經驗
C.他人的榜樣行為
D.個體自身行為的歸因方式
14.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問題的知識是( )
A.程序性知識
B.操作性知識
C.概念性知識
D.陳述性知識
15.難以突出本質要素和關鍵特征的直觀形式是( )
A.實物直觀
B.模型直觀
C.圖表直觀
D.網絡直觀
16.皮亞杰認為6-8歲兒童認為聽父母或大人的話就是好孩子,他們的道德發(fā)展處于( )
A.權威階段
B.自我中心階段
C.公正階段
D.可逆階段
17.課堂里某些占優(yōu)勢的態(tài)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tài),這種教學過程軟情境通常是指( )A.教師權威
B.課堂環(huán)境
C.課堂氣氛
D.課堂管理
1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對于中等難度的任務來說,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是(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倒U型關系
D.無關系
19.福勒和布朗認為,經常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學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等問題的教師,其所處的發(fā)展階段是(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任務階段
D.關注自我發(fā)展階段
20.做筆記是一種常用的( )
A.復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元認知策略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