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句話所強調的主要含義是( )
A.先天有差異,要因材施教
B.學以致用,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C.學習新的知識,鞏固學過的知識
D.學習和思考相結合
2.教育目的選擇確立的根本問題是( )
A.價值取向問題
B.個人發展問題
C.思想方法問題
D.社會發展問題
3.人的身心發展的兩個特殊性是指( )
A.順序性和發展性
B.社會實踐性和階段性
C.社會實踐性和能動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4.教育不但是一種消費,也是一種投資活動,這是( )
A.教育資本理論的觀點
B.人力資本理論的觀點
C.市場資本理論的觀點
D.經濟資本理論的觀點
5.性的成熟是一個人生長過程中生理發育極為重要的特征,這個特征出現時期是在(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人期
6.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教育目的的( )
A.階段性要求
B.一般特征
C.根本特點
D.理想要求
7.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 )
A.管理B.引導
C.控制D.交往
8.“建國居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 )
A.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B.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C.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D.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9.“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這一條文規定出自(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0.在古代社會,“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體現的是教師的( )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財富形象
D.文化形象
11.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劃分依據是( )
A.課程制定者
B.課程任務
C.課程目標
D.課程內容
12.強調學科本位的課程是( )
A.綜合課程
B.分科課程
C.潛在課程
D.活動課程
13.教學的首要任務是( )
A.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B.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力
C.培養學生的品德和審美情趣
D.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和技能
14.以下原則與蘇格拉底“產婆術”的實質一致的是( )
A.啟發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系統性原則
15.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師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是指( )
A.教學策略
B.教學過程
C.教學組織形式
D.教學設計
16.評定學業成績時,信度好,效度卻往往不高的試題是( )
A.問答型試題
B.論文式試題
C.主觀性試題
D.客觀性試題
17.狹義的學校德育專指(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教育
1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布于( )
A.1998年
B.1999年
C.2002年
D.2003年
19.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 )
A.教研組
B.班級
C.教師
D.學生
20.能較全面地反映被評價者品德情況,且應用較廣的品德評價法的是( )
A.加減評分法
B.操行評語法
C.模糊綜合測評法
D.評等評分評語綜合測評法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