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選題
1.C 【解析】學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
2.C 【解析】自習課不屬于課外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一種。
3.C 【解析】l898年5月清政府命各省府州縣設學堂,并將各州縣的書院改為小學堂。這是推行現代小學的開始。
4.D 【解析】l897年,盛宣懷創辦的南洋公學外院即為小學,它是我國最早的公立小學。
5.A 【解析】人的身心發展在不同年齡段表現出不同的特征,要給予不同的教育影響。
6.c 【解析】人的身心發展有時快,有時慢,不平衡,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7.B 【解析】學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動的自由。
8.A 【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課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9.A 【解析】教師檢查教學質量,學校評價各科教學質量都以教學大綱為標準。
10.D 【解析】教科書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
11.A 【解析】沒有知識的領會,鞏固和運用等環節就毫無意義。
12.B 【解析】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13.A 【解析】講述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導入、詳述和匯總。
14.B 【解析】談話法是通過問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所以特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
15.A 【解析】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認識基礎。
16.B 【解析】導向性原則是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17.A 【解析】l862年我國在京師同文館首先采用了班級授課制。
18.C 【解析】班主任主要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所以題干所指是班主任。
19.C 【解析】從17世紀開始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建立近代學校教育系統,但嚴格來講,近代學校教育系統是在19世紀下半期基本形成。
20.D 【解析】學校教育系統的形成,意味著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21.C 【解析】“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啟發性原則。
22.D 【解析】“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的論點。
23.A 【解析】古希臘斯巴達教育比較重視軍事體操教育。
24.B 【解析】我國首次把美育列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1912年。
25.D 【解析】我國在1922年頒布實行了壬戌學制。
26.D 【解析】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27.B 【解析】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特點。
28.A 【解析】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29.D 【解析】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30.C 【解析】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