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填空題 |
第 2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論述題 |
三、簡答題
1.聯系實際,談談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
【答案要點】提高教師的素質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心理學的角度,提高教師素質的心理學途徑主要包括:
(1)大力培育優良的校風
校風的好壞對教師心態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風具有感染、行為導向和內聚功能,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風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重要的心理學途徑。
(2)注重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
教學監控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的教學目標事先進行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調控或校正。
(3)將自我教育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
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內在動力,因而應當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教師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①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正確的自我認識是自我教育的基礎。
②自我籌劃與自我設計。
③自我監督與自我反省。自我監督是一個自我審視、自我督促的過程,自我反省是一個自我反思、自我檢討的過程。
(4)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學研究
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使教師更好地認識教育規律;有利于教師形成新的教育觀念;有助于教師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可以激發教師取得創造性成果,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2.舉例說明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點】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包括:
(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
(2)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影響問題解決。功能固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定勢,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物體的某一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4)原型啟發與聯想。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原型是指對解決問題起啟發作用的事物。
(5)情感與動機狀態。一般說來,積極的情緒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而消極的情緒會干擾問題的解決。動機是促使人解決問題的動力。沒有解決問題的動機,不可能有解決問題的行為,問題當然不可能解決。
(6)個性因素。個性因素對解決問題也有重要影響,一個人是否善于解決問題,與他的靈活性、首創性和自信心等個性心理品質相聯系。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也影響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3.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案要點】學習動機的激發指使潛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的行動。學習動機的激發在于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具體方法有以下6種: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心理學家指出,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呈倒U形曲線,即學習動機的強度有一個最佳水平——動機水平適中時的學習效率最高。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顯影響。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饋的基礎上,再加上定性的評價,效果會更明顯。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根據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個體以后的行為及動機,并且歸因方式可以訓練和改變。因此,可以通過改變主體的歸因方式來改變主體今后的行為。
(5)注意內外動機的互相補充,相輔相成。
(6)注意個別差異。
4.簡述如何促進學習的遷移。
【答案要點】促進學習遷移的方法:
(1)精選教材
教師應選擇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而每一門學科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其遷移價值較大。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
精選的教材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才能充分發揮其遷移的效能。從遷移的角度來看,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和網絡化。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實施的,教學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發揮功效的最直接的環節。
(4)注意教學的啟發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克服思維品質中的消極因素,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5)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研究證明,學習策略及元認知策略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同時又能提高學習者遷移的意識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