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
2.C【答案解析】“理想和未來”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個體身心發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3.A【答案解析】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過急,要經過多次的培養和矯正訓練。
4.B【答案解析】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5.D【答案解析】由義務教育的特征可知。
6.C【答案解析】桑代克總結的三條學習規律是: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
7.D【答案解析】巴甫洛夫總結的經典性條件反射規律是:獲得與消退、刺激泛化與分化。
8.A【答案解析】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是由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的。
9.C【答案解析】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
10.B。
11.C【答案解析】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
12.D【答案解析】此時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13.C【答案解析】專家型教師常常用導入式方法引出要講的教學內容。
14.C【答案解析】我國古代醫書《內經》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記載,這說明情緒情感具有健康功能。
15.C【答案解析】埃里克森認為,個體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經歷8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據此形成了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16.C【答案解析】概念學習是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并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應。
17.C【答案解析】學習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超過則可能會出現“報酬遞減”。
18.C【答案解析】參加資格考試不屬于教師資格認定程序的范圍。
19.C【答案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20.C【答案解析】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
21.C【答案解析】教師備課、上課,必須熟練地掌握教科書的全部內容。
22.C【答案解析】沒有社會活動和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也就沒有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23.B【答案解析】在階級社會,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4.B【答案解析】茍子認為,人性本惡,所表現出來的善是教育的結果,所以是外鑠論的代表。
25.C【答案解析】學生在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各種特征都處于變化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26.D【答案解析】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27.C【答案解析】見大綱關于教育與教學關系的表述。
28.A【答案解析】備課是教師上課前的準備,教學是從備課開始的。
29.C【答案解析】德育目標不僅決定德育內容、形式和方法,還制約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30.D【答案解析】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引起產業結構、技術結構、消費結構和分配結構的變革,與此相適應,教育結構也將隨之發生新變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