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
首先弄清楚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一頓或指責一番。這既無濟于問題的解決,學生也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改正錯誤。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如不仔細調查了解往往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遮掩,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而作出錯誤處理。
學生犯錯誤大致有如下幾種原因:
第一,缺乏經驗而犯錯誤。由于學生年紀輕,知識淺,特別是缺乏經驗往往導致犯錯誤。這就要求教師事前盡可能教給他們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簡單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導,這樣,就可能避免錯誤的出現。
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錯誤。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犯錯誤。
第三,是非觀念薄弱導致了犯錯誤。由于他們道德評價能力很低,對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分辨不清,把壞的當好的,把丑的當美的,結果犯了錯誤。
第四,別人促成了犯錯誤。這是指孩子本不會犯錯誤,在別人促成下犯了錯誤。
第五,外界不良誘因。在壞人、壞事等外界不良誘因下犯了錯誤。
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只有弄清犯錯誤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進行教育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1)學生犯了錯誤后,教師要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一道找原因,啟發他們勇于講清事實,承認錯誤。當他們承認錯誤后,就應該原諒他,給予改正的機會。
(2)學生犯了錯誤,只要有一點點改正,即使改得不徹底,教師也應給予鼓勵。
(3)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既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和批評,但也不能漠然視之。必須認真對待,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個契機,當作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次機會。
2.【答案要點】
(1)培養優良班集體的方法:
①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
②選擇和培養班干部,形成班級骨干力量;
③培養良好的班風,形成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
④堅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教育活動。
(2)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的方法:
①嚴格要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約之以規;
②利用其特長為班集體做好事,爭榮譽;
③將“在野學生領袖”轉化為“正式學生領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