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辨析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方法”,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強調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認為這是實現人的全 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本題正確答案為D。
2.【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家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夸美紐斯從他的民主主義的“泛智”思想出發,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3.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組織形式”,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由教育學教授勞依德·特朗普創立。中學教學組織形式試圖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和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以大約20分鐘為計算課時的單位。
4. 【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學習理論流派”,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名師詳解】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和韋特默。班杜拉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
5.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德育方法”,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名師詳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實甜美,惹人喜愛,人們在它們下面走來走去,就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法。
6.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班主任的領導方式”,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包括權威的、民主的、放任的三種類型。
7.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多元智能理論是20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九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視覺一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一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知智能、認識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九種智能。
8. 【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知覺的分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空間錯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空間特性錯誤的反映。時間錯覺是人腦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時間長短)和順序性(時間先后)、周期性錯誤的反映。運動錯覺是對物體在空間位置移動的反映。
9.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過程的本質”,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認識過程。教學過程中師生正是通過在傳授、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去認識客觀世界的,并同時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和素質。因而,教學過程本質上首先是一種認識過程。
10.【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情緒的種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名師詳解】心境是指強度較低但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感,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如綿綿柔情、悶悶不樂、耿耿于懷等。人傷感時,會見花落淚,對月傷懷,就是心境不好的表現。
1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階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人的創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這四個階段。準備期是指創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的知識經驗,搜集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創造作準備;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時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叫靈感期;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于完善的時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2.【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名師詳解】皮亞杰按照認知結構的特征把整個認知發展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在前運算階段,認知發展主要表現為:知覺集中傾向、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義。在這一階段,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現得最為明顯。所以,本題選B。
13.【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堂紀律的概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協調學生的行為,以求課堂目標的最終實現,必然要求學生共同遵守課堂行為規范,從而形成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14.【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心理輔導的方法”,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名師詳解】“ABCDE’’治療法認為: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B引起的。它強調B的重要作用,認為A只是造成結果C的間接原因,8才是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直接原因。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導致不良的情緒反應,個體就應當努力認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這就是D。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想辦法用一個合理的信念來駁斥對抗學生的不合理信念,竭力改變
他們原有的信念和想法,以能產生有效的治療效果E。由此可以看出,“ABCDE”治療法是改變個體認知的方法。
15.【答案】C
【考查要點11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遺忘的原因”,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名師詳解】解釋遺忘原因的理論有痕跡衰退說、干擾說、同化說、動機說等。痕跡衰退說認為,遺忘是由記憶痕跡衰退引起的,消退隨時間的推移自動發生。干擾說認為,遺忘是由于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干擾的結果。奧蘇伯爾提出的解釋遺忘原因的理論是同化說,其主要內容是:遺忘就其實質來說,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動機說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也叫壓抑理論。該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起,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除在意識之外,因為它們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損自我的形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