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4 頁:寫作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二、材料分析題
1.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應對方法的考查。
【參考答案】(1)從材料中的調查數據可知,學校教育中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即學校以發展學生的單方面素質或以助學生通過考試為根本教育目的的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成長。究其原因,出現這種狀況是由應試教育所致,應試教育把單純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學校的唯一追求,這種片面的教育成了學生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絆腳石。
(2)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教學中還存在如下問題:
①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
②重考試科目學習,輕非考試科目學習;
③重文化知識傳授和應試技巧培養,輕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④面向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而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
⑤學生課業負擔依然過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
⑥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部分指標有所下降。
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如下措施:
① 高認識,加強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領導;
②堅持德育為先,構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機制;
② 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③ 化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
④ 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培養適應新課程和素質教育需要的師資。
2. 【考查要點】本題是對教師角色的考查。
【參考答案】(1)該案例中教師扮演了“學生楷模”的角色。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教師對學生有一種自然的影響力和特殊的信任感。學生會表現出明顯的“向師性”,他們會理所當然地把自己尊敬和愛戴的教師視為效法的模范,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給學生起到模范作用。該案例中的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小節,如“隨手扔粉筆”、“自己也遲到”、“用教鞭敲擊講臺面”等,這些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的行為都在對學生進行著示范。 (2)該案例給我們如下啟示:①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細節中,要多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消除消極影響;②教師是學生行為規范的代表,是學生的楷模;教師要擔當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角色;③教師的榜樣作用,構成了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真正的楷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