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題
22.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3.設計先行組織者的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定點,所以先行組織者一定呈現在要學習的材料之前。
24.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最大的區別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25.定勢對問題的解決只有消極作用,沒有促進作用。
三、簡答題
26.德育過程有哪些特點?
27.簡述暈輪效應在教育過程中的不良影響。
28.簡述學生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特征。
29.簡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四、材料分析題
30.材料
語文老師發現班上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學在背誦課文時有困難,想了解其中原因,就問他:“你是怎樣背誦課文的?”這名學生回答:“我就是反復地念。”教師說:“是這樣啊,那我知道該怎樣幫助你了。我可以教給你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這些方法對我一直很有幫助。”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教給他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并選擇了一些課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時快而且保持時間也比以前長,老師認為他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在學習課文時,老師又讓這位男同學背誦相關段落,他還是像以前一樣,不能流利背誦。老師就問:“你是怎么背誦的?”他回答:“反復地讀。”老師有些生氣了,就問:“你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喪地低下了頭。
問題:請結合學習策略的相關原理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31.材料
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調皮鬼”,上課不專心,課后追逐打鬧,亂花錢,無節制,甚至連回家的錢都向老師借,老師找他談話后他答應改過,但并無實際行動。
問題: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師,將如何運用有關德育規律的知識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