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
在該案例中,教師所教授的學習策略并沒有被學生真正掌握,因此導致學生記憶的效果不好。該教師違反了學習策略訓練的幾條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在該案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2)內化性原則。教師在教授學習策略之后,還要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使學生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在新的情景中靈活應用。
(3)特定性原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合于學習目標和學生類型。已有的一些研究發現,同樣一個學習策略,年長的和年幼的、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用起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發展水平來確定學習策略。
(4)自我效能感原則。教師應該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在學生具體學習時,不斷向學生提問和檢查,并根據這些評價給其評定成績,促進其使用學習策略,以使其體驗到使用學習策略的收獲。
31.【答案要點】
(1)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可根據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對小王的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是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認識,還要重視對其道德情感、意志和道德行為的培養。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發展的過程。教師要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不僅要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還要了解他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積極接受外界的教育影響,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質。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按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來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社會活動。作為小王的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養。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與變化,堅持長期抓、反復抓;還要注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反復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