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辨析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赫爾巴特被認為是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
2.D【解析】為了確保學生的持久發展,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學生為核心,建立一套能夠持久地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管理機制。
3.D【解析】生產力水平決定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4.D【解析】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論主要有教育無目的論、社會本位論(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神學本位論(一些教育思想家從宗教的角度或從信仰出發論述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個人價值遠高于社會價值)。題中觀點屬于個人本位論。
5.D【解析】關鍵期不同于其他時期,反映的是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6.A【解析】略。
7.A【解析】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
8.D【解析】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因此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9.B【解析】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它是品德教育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基本方法。
10.D【解析】復述是使短時記憶的信息轉入長時記憶的關鍵。
1 1.D【解析】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12.B【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13.A【解析】形式訓練遷移學說是最早的有關學習遷移的一種代表理論。
14.A【解析】位置記憶法是一種傳統的記憶法。
15.A【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據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規范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
16.D【解析】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由知識傳授的角色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促進學生的發展。
17.A【解析】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教學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與其他學科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故正確答案是A。
18.B【解析】“Gestalt”的意思是整體或完整的圖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學也稱完形心理學。
19.D【解析】現代學生觀倡導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20.C【解析】題干是對常規思維概念的考查。
21.D【解析】考查的是復式教學的定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