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寫作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2.C【解析】題干所述說明我國青少年兒童具有受尊重的權利,在法律關系上來講,眾生都是平等的。
3.D【解析】從社會學角度看,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教師在教會學生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自身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從道德層面來說,教師和學生共同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進步,二者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4.D【解析】D項所述屬于傳統的教學觀,不符合當代學生觀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5.B【解析】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是說學校應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為目標。B項所述與題干意思相符。
6.B【解析】德育方法是指為達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活動中所采用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常見的德育方法有說服法、榜樣法、鍛煉法、陶冶法等。題干所述是對榜樣法的解釋。
7.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
8.D【解析】現代學生觀包括學生發展的整體觀、學生發展的主體觀、師生之間的平等觀三方面的內容。題中D項所述屬于傳統教學觀。
9.B【解析】由于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的性格特點是各異的,加之教學內容也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就決定了教師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態度和方式對待教學工作,而應以一種發展變化的觀點,研究自己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和工作情境。
10.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11.B【解析】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2.A【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軍隊所屬院校的教師和教育教學輔助人員,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依照本法制定有關規定。
13.C【解析】班主任讓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個人坐,是時小虎的懲罰,具有歧視性,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
14.D【解析】教師因為學生沒寫完作業就罰站,是一種變相體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15.C【解析】《卡農》和《致愛麗絲》是鋼琴曲,《命運》是交響曲,《藍色的多瑙河》是圓舞曲。圓舞曲原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傳入我國后,也被音譯為“華爾茲”。
16.B【解析】李白的《長干行》中有:“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即出自此處。
17.A【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設問,接著解釋了孔子的教義正是因為能與實際相結合,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后兩句指出儒學對于實踐的重視正是其本質的重要體現。所以整個文段的主要意思是,儒學本質中包含的務實精神是促使其經久不衰的原因。A項正確。文段并沒有提到孔子思想的精髓,B項錯誤。文段談論的主體不是孔子,而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思想,C項錯誤。D項是對文段最后一句的簡單復述,不能代表文段的主要意思,排除。
18.C【解析】《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C項所述錯誤。
19.A【解析】托馬斯•艾略特是英國著名詩人。《荒原》是托馬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也是象征主義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現代詩,功績卓著的先驅”,獲諾貝爾獎文學獎。
20.A【解析】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發生的一場叛亂,前后持續時間長達八年,不僅給民生、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而且從這以后唐朝開始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唐朝由此由盛轉衰。
21.A【解析】堿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鈉。
22.D【解析】脂肪是發熱量大且食后在胃腸道停留時間最長的營養素。
23.B【解析】奧林匹克五環代表五大洲:藍色代表歐洲;黃色代表亞洲;黑色代表非洲;綠色代表大洋洲;紅色代表美洲。
24.A【解析】文段批判了將讀書功利化的錯誤觀念。
25.C【解析】從“孫鳳也是正式黨員,但他并未舉手表決”可知,李四錯誤地認為每一位正式黨員都應該舉手表決。
26.B【解析】數值單元格中出現一連串“###”符號,說明單元格的寬度不夠,無法正常顯示內容,這時增大單元格的寬度即可。
27.D【解析】利用快捷鍵Alt+Tab可以實現不同窗口之間的切換。
28.C【解析】黃土高原自然景觀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侵蝕作用。
29.B【解析】古箏是中國傳統樂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