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3 頁:教學設計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2015年教師資格《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卷及答案(2)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文學閱讀課上,老師為了考查學生的閱讀識記能力,向學生出示了這么一段話: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要求學生完成填空題:這段描寫是作家在作品中對人物進行的生動形象的外貌描寫。
以下哪位學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確的?( )
A.學生甲:巴爾扎克《人間喜劇》高老頭
B.學生乙:雨果《人間喜劇》卡西莫多
C.學生丙: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D.學生丁:巴爾扎克《巴黎圣母院》高老頭
2.學習完《冰心詩四首》后,教師為了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冰心詩歌的特點,又適時補充了《繁星》《春水》中的詩句,以下詩句補充不恰當的是( )。
A.黑暗,怎樣幽深的描畫呢?心靈的深深處,宇宙的深深處,燦爛光中的休息處。
B.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細小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
C.神希望我們酬答他,在于它送給我們的花朵,而不在于太陽和土地。
D.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3.教師在講授“漁人甚異之”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異”這個詞的用法。特意找出和其用法相同的例句讓學生分析。下列選項中適合被用來舉例的一項是( )。
A.父異焉(王安石《傷仲永》)
B.覺無異能者(柳宗元《三戒》)
C.異是非,明好惡,檢奸邪,消佚亂(陸賈《新語》)
D.產異蛇(柳宗元《捕蛇者說》)
4.教師在講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時,讓同學們說出其他的描寫春天的詩句,以下不適合用來舉例的是( )。
A.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B.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C.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D.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5.在學習完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組歌》后,教師為讓學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確使用學到的修辭手法.給出了以下句子:
(1)云彩和田野是一對情侶,我是它們之間傳情的信使。
(2)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
(3)雷聲隆隆閃似劍,為我鳴鑼開道。
(4)我要把你燒毀,燒毀,燒毀你的一切。
下面幾位同學的回答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1)句中用到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云彩和田野比擬成了一對情侶
B.第(2)句用到了排比和擬人的手法
C.第(3)句將隆隆的雷聲比作劍,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D.第(4)句連續用三個“燒毀”是強調的修辭手法
6.如果讓你對學生講述“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這句話,以下講解角度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讓學生在翻譯時注意此旬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環”中的“腰”一樣,都是名詞活作動詞
B.要向學生指明“假借”是同義復合詞,“假”和“借”都理解為“借”
C.可將“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當余之從師也”“無鮮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幾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講解,加深學生對“之”的幾種用法的理解
D.要讓學生明確這是一個倒裝句.原句應是“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7.《三峽》一課,有一道課后練習:“閱讀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系嗎?”(附: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對該練習的設計意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以散文和詩歌進行比較,培養學生的對比閱讀能力
B.著眼于學生將兩者共同含有的內容對應起來
C.溝通課內與課外閱讀。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D.作為補充閱讀,拓寬閱讀范圍,擴大學生視野
8.《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不僅要注重國家課程的建設。還要積極開發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②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
③要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
④要有穩定又靈活的課程實施機制,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某中學語文教師常在她的寫作課上為學生們推薦符合初中生心理及閱讀習慣的優秀文選,并建議學生們將個人課余時間搜集的精美讀本帶到課堂與大家分享。同時在作文講評課上,該老師常將為課堂設計學生互評環節、集體點評環節、教師總評環節等,她同時挑選優秀學生習作為大家朗讀,為學生練習寫作提供范本。如此以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i
請問該老師的做法是為了( )。
A.為學生寫作提供范例
B.提供更多練習寫作的機會
C.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D.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10.學習了布封的《馬》這篇文章,老師布置了以下作業:
①反復閱讀課文,說說這兩種生存狀態中的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賞哪種馬?為什么?
②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許多其他的動物作比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試用同樣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一題進行回答。
對該教學環節評價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作業體現了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理念
B.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語文學習方式
C.第二題的設置.可以從側面來了解學生,可以作為寫作課的素材
D.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營造了民主的學習氛圍
11.閱讀《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實錄(節選),回答下面的問題。
師:《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題目有何含義?
生:從課文看確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敗落。
生:這也指爸爸的不幸去世。
生:這個題目一語雙關。
關于這則課堂提問,以下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則揭疑式提問
B.這是一則情境式提問
C.這是一則轉彎式提問
D.這是一則誘導式提問
12.閱讀以下教學片段,回答問題。
在講完《三峽》后,老師設計了兩道有創意的語文作業。
師:長江三峽,美不勝收。酈道元筆下的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令人不禁也想來一場三峽之旅。
作業一:現在請你擔任某旅游局的宣傳員,根據酈道元《三峽》的描寫,查閱相關的資料,利用你的繪畫、書法技能,發揮想象,選擇任意一個主題,策劃一份關于三峽景點的宣傳廣告。
作業二:現在請你擔任某一旅游局的導游。為到三峽來游玩的游客講解有關三峽的文化和旅游資源。要求:時長三分鐘,解說詞要真實、生動、形象。
從教學作業意義的方面進行解讀,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作業一:讓學生發揮想象,運用各種技能設計宣傳廣告,把文章抽象的文字描述化為具體、短小的圖文并茂的形式,幫助學生從深層次了解三峽,這種作業形式值得提倡
B.作業一:學生完成這一作業,不僅需要學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還要有思考、動手能力,同時也需要學生去了解廣告的基本特點,訓練了學生撰寫廣告的能力,側面提高寫作水平
C.作業二:訓練學生寫解說詞的能力,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要去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但是從教學上面來講。一定程度上會耽誤學生的課業
D.這樣的設計非常實用,符合社會的需要,真正體現了生活化語文的理念
13.閱讀《橋之美》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A)師:古今中外有名氣的橋可真不少呢!請大家看課本的插頁和插圖,都出現了哪些橋?
生:(齊聲)趙州橋、蘇州園林里的橋、蘇州寶帶橋、《清明上河圖》里的橋。
(B)師:同學們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想一想,這些橋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如果你們要寫一篇描寫和贊美橋的文章,你可能用上哪些詞語、詩句?請隨時把腦子里閃現的語句快速記錄下來。(展示定格在思維里的一些詞句,如“水上長虹”“大渡橋橫鐵索寒”等)
(C)師:作為對比借鑒,現在讓我們聽聽、看看著名畫家吳冠中筆下的橋之美吧。請特別關注作者是用哪些詞表現橋的美感的。(播放配樂課文朗讀,要求邊聽邊畫出課文中的雅詞)
生:(在各自篩選的基礎上,前后左右桌相互交流,取舍補充;教師巡視,最后歸總展示35個詞語。)
(D)師:好,現在同學們再自讀課文,想一想,畫家眼里的橋,美在何處?盡量用作者自己的語詞來陳述、歸納。
對畫線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
A.利用課本插頁和插圖引入橋的討論,有效利用了教材這一教學資源
B.找出贊美橋的詞語,調動了學生的詞匯積累,但不利于引入正題
C.通過對比借鑒,及時拋出作者筆下的橋之美,導人正題
D.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14.以下是某教師在講授《談讀書》一課時的教學實錄片段,認真閱讀材料,并完成問題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A)用兩分鐘時間思考,說說自己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并用完整、流利的話語表述喜歡的理由。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我喜歡“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我們同學大多沒有什么天分,應該多讀書,多討論,多寫作,來豐富我們的學習和思想。
師:他不但說出了自己的理解,還聯系到實際生活,很好,,
生:我喜歡“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形象生動,使人更加明白。
生:我喜歡“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它告訴我們,可以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也可以從生活中學到知識。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文章是翻譯過來的,又很有哲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同學們還有自己尚未理解的問題嗎?如果有,提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生:怎樣理解“惟明智之士用讀書”?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
生:說明要把書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生:怎樣理解“讀書費時過多易惰”?
(生一時冷場)
師:(B)我們要看“易惰”是在什么情況下造成的。請看原文,“易惰”的前提是“費時過多”,說明書讀得太慢,便養成了懶散的習慣,從而影響讀書的效率。
生:“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怎樣理解?
師:“吹毛求疵”是什么意思?請大家看注解,它告訴我們(讀):“指細致到煩瑣、挑剔的地步。”再來理解“不能辨異”,就是不能辨別事物的不同之處。連起來,就是說明這些人善于求異,非常細致,需要我們像他們一樣辨異,來彌補自己的不善于求異。
生:不能理解“尋章摘句”這句話。我們上課,不就是在尋章摘句嗎?
師:(C)上課的“尋章摘句”,是積累,以此來幫助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而不僅僅局限于句子本身。
師:(D)好,現在大家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回味一下大家剛剛提出的問題。
(齊讀課文)
以下對劃線部分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提問非常到位,準確。這一問題中,既明確了閱讀的任務,表達基于個性體驗的文本理解,更明確了表述的要求。定性與定量的通盤考慮,使學生的思維、口頭表述更趨規范
B.教師應該先表揚這位學生思維的高質量,再幫助引領。具體解決時,教師緊扣字詞。從“易惰”的條件引出結論,既沒有先集思廣益,發動學生討論,僅僅流于字的表面意思
C.這里老師較好地回答了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尋章摘句”,較好地處理了學生在閱讀文本中遇到的問題
D.通過朗讀,既對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回顧,也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過渡。在這一階段中,教師組織學習過程的能力尚待加強
15.閱讀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片段),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師:同學們,初學了本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梗概,這里涉及幾個人物?
生:(異口同聲)鄒忌、妻、妾、客、齊王。
師:除了主人公,這些人物言語不多,但是由于身份不同,他們的言行表現就肯定有區別。比如,妻和妾說話的口氣會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開始嗲聲嗲氣地模擬,大家哄笑)
師:好,有同學開始不分性別躍躍欲試了?(學生笑,幾個同學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調,安靜下來)現在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這些人物說話時的心理.分角色朗讀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異。然后小組合作,推薦六位同學分別飾演五個人物和朗讀旁白,也可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我們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學生活躍起來,開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種口氣對話,饒有興趣。老師參與各組討論,指導朗讀。并注意維持全班學生的整體紀律)
師:大家都很認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剛才已經發現了很多“影視新秀”啊!(學生笑)現在呢,我們就來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吧。
(幾位學生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尤其是表演齊王的大個男生,表演到位。幾分鐘的表演不時贏得掌聲和笑聲)
師:大家說演得好不好?
同學們:(齊喊)好!
師:好在哪里?要說出理由,當個有水平的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怎樣表演會更恰當,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扮演妻妾的兩個同學表演很好,把妻子對丈夫的寵愛之情和妾的畏懼拘謹的神情都表現出來了。
生2(扮演鄒忌者):我說說我扮演鄒忌的感覺吧,如果讓我再演一次,我覺得應該再嚴肅一點。因為說的畢竟是國家大事,雖然他采用了委婉的方法,但態度是很認真,很嚴肅的。
師:有道理!鄒忌果然非同一般,不僅敢于進諫,而且能將齊王說得心悅誠服,現在我們仔細體味一下說話的藝術。
A.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考積極,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B.新穎的教學設計,跳出了文言文教學逐字逐句翻譯的老套子。讓學生在表演中熟悉了課文
C.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原則
D.雖然教學形式新穎,課堂氛圍活躍,但是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也不利于課堂紀律、課堂時問的控制,弊大于利,最好換一個形式授課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