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41.第斯多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這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
A.創造性
B.示范性
C.長期性
D.復雜性
42.教師通過自己長期的辛勤工作,使學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養,完善了知識與能力,身體和心理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些事實集中反映了教師哪一方面的能力( )
A.教育教學能力
B.自我調控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語言表達能力
43.教師的( )是教師個體對自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將顯著地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效果。
A.專業態度
B.專業自我
C.專業理想
D.專業人格
44.現在體育界在國際比賽中得了金牌,獎勵一直追溯到運動員的啟蒙教練。這說明了教師的勞動具有( )
A.未來性
B.廣延性
C.滯后性
D.連續性
45.評價教師專業性的核心因素是( )
A.專業才能素養
B.專業知識素養
C.專業精神素養
D.職業道德素養
46.《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書中提出了終身學習社會教育的四個關鍵問題,即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和( )
A.學會共處
B.學會合作
C.學會學習
D.學會共同生活
47.教師通過參加專題培訓班、助教進修班、研究生課程班等方式,不斷追求新知,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做到與時俱進。這種教師專業發展途徑屬于( )
A.職前培養
B.在職進修
C.觀摩學習
D.合作互助
48.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和現有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創設良好的、能夠激發他們興趣的環境,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這要求教師要扮演好( )
A.指導者角色
B.工程師角色
C.支持者角色
D.中介者角色
49.教師成長的過程是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從而使其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既包括理念、知識、能力、態度和動機的更新變化,也包括發展階段的變化,這一過程被稱為( )
A.教師職業化
B.教師專門化
C.教師職業發展
D.教師專業發展
50.從人的出生到死亡整個一生中都應該進行持續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和形式根據個人發展不同階段的需要而確定,從而使教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句話說明教師應當( )
A.職前培養
B.反思和研究
C.觀摩學習
D.終身學習
51.中學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包括職業理解與認識和( )
①專業意識與專業成長②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③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④個人修養與行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2.下列不屬于教師專業知識范疇的是( )
A.學科知識
B.教育教學知識
C.通識性知識
D.思想道德知識
53.黃老師平時經常與學生交流學校的各種情況,主動與同事分享經驗和資源,而且樂于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結果,學生、家長和同事們都很喜歡她。這說明黃老師已經具備了( )
A.環境創設與利用能力
B.教學設計與教學管理的能力
C.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D.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
54.最早系統論述了終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赫爾巴特
C.贊科夫
D.保羅.朗格朗
二、材料分析題
1.一位老教師在談及從教經歷的時候,說道:20年前,我是一名師范生,走出師范大學的校門后,成了一名教師。20年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斷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我在師范大學時,不僅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學畫畫、練美術字、參加詩朗誦會、創作舞蹈。我也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練彈琴,盡管蚊子叮,渾身是汗,卻樂趣無窮,整個身心都沉醉在琴聲中了。
當教師之后,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就有厚厚的幾本。20年來,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饑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還閱讀了許多中外教育家的論述及國外教學實驗的資料,做了不少卡片。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說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話來鼓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你認為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結構?
2.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走進教室,發現黑板上畫著一個頭像,上邊寫著她的名字,在名字的下面還加上“遺像”兩個字。看來,暴風雨即將降臨在這個教室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位老師面帶笑容地對畫像欣賞了一番,回頭環視全班,平靜地說:“畫得很像我,字也寫得不錯,可是多寫了一個字。”當她從學生表情上認定畫像是小S的“杰作”之后,點名提問了他。小S回答:“多了一個‘遺’字。”“為什么?”老師追問。“因為老師還活著。”“回答得很好!”老師微笑著點頭贊許,并請他把畫像擦掉,然后宣布上課。不久,老師接到了小S的認錯信。
試從教師勞動特點的角度,評析這位老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過程。
3.過去總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杯水。”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教師僅有“一杯水”已遠遠無法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條常流常新的河”,不但流量要大,而且要清澈見底,即質要高。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往往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博覽“雜書”,留意奇聞軼事,關注時代熱點、文學、詩歌、影視、哲理、幽默故事、背景材料等。最重要的是要養成分類整理、保存的好習慣,所積累的素材,便是教學的一個重要資源庫。積累多了,備課時就能厚積薄發,你將會發現你在課堂上居然也能引經據典,旁征博引。
如何理解從“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杯水”到“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條常流常新的河”的轉變?
4.有人曾問三個砌磚工人:“你們在做什么?”
第一個工人說:“砌磚。”
第二個工人說:“我在賺工資。”
第三個工人卻唱著歌說:“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結果,前兩個人終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磚工人,而第三個工人卻成了有名的建筑師。
(1)三個人的勞動說明了什么道理?為什么?
(2)請聯系教育勞動實際,談談其重要性。
5.漫畫家豐子愷曾回憶說,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大學求學時,一次上音樂課,有一個學生老看閑書,另一個學生則隨地吐痰。執教的李叔同先生早已發覺,卻并未當場批評,而是在下課時輕聲說:“XXX和XXX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學生離開教室后,李先生緩緩地說:“下次上課你們不要看閑書,也不要隨地吐痰。”說完,他微鞠一躬。這兩個學生一離開教室,看到守在教室外面的豐子愷等學友,不禁滿面緋紅。從此以后,全班同學都為李先生的寬容和“愛人以德”的風范所折服,也都改掉了上課時做小動作的習慣。
試結合相關知識評析上述材料。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匯總|《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