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章節習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A、B、C三項均是隱性課程的特點,D項是顯性課程的特點。
2.【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活動課程是指圍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活動課程倡導的理念與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類型上表現為活動課程。所以,本題選C。
3.【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等)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的課程類型。其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學科課程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綜合課程包括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和核心課程,其中核心課程是指圍繞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組織內容,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邏輯順序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的。
5.【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并據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課程評價在整個課程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既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繼續向前發展的起點。只有建立在科學評價基礎之上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才能不斷地向著更好、更全面的科學化高度發展。
6.【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題干所述為研究型課程的特色。
7.【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分科課程是從某一學科領域選擇知識,并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加以組織的課程形態。分科課程的優點是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某一領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其缺點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的知識素養,同時造成學習任務繁重。A、B、D三項均是綜合課程的優點。
8.【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以凱洛夫教育學為代表的蘇聯教學論提出了課的類型,并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以傳授系統書本知識為主要任務,他們將課劃分為兩大類別:單一課和綜合課。單一課指一節課中主要完成一種教學任務的課,又可細分為若干種類: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實驗課、測驗課等。綜合課指在一節課中承擔兩種以上教學任務的課。
9.【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后,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準則。
10.【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校本課程,是指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題干中的太極拳課程屬于校本課程。
11.【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按照課程內容的屬性,可以把課程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按照課程的組織方式,可以把課程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根據課程計劃對課程實施的要求,課程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根據課程性質,課程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故本題選A。
12.【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學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課程是以“七藝”為主要內容的課程體系,注重分科課程的學習,屬于學科課程。
13.【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新課改規定,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強調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既是本次課程結構調整的三條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于現行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征。
14.【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1859年發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中最早提出“課程”一詞。
15.【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課程內容的文本表現形式主要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等.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是步步具體化的關系,即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進一步具體化.而教材又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具體化。
1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的物質環境。第二,學校班級中長期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傳統、輿論、風氣、儀式、制度等。第三,學校中的人際關系。主要指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生團體文化等。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體現的正是學校物質環境,屬于隱性課程。
17.【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計劃性是顯性課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區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主要標志。
18.【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題干所述是縱向組織的定義;直線式指把課程內容組織成一條在邏輯上前后聯系的“直線”,前后內容基本不重復,強調知識本身內在邏輯的直線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階段、單元或不同課程門類中,使課程內容重復出現,逐漸擴大知識面,加深知識難度,前面呈現的內容是后面學習內容的基礎,后面學習內容是對前面學過內容的不斷擴展與加深,層層遞進。橫向組織是指打破學科的知識界限和傳統的知識體系,按照學生發展的階段。以學生發展階段需要探索的社會和個人最關心的問題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構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內容專題。
1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課程是隨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的。課程反映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的要求,受一定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文化發展水平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也就是說,學生、社會、學科特征是制約課程開發的三大因素。
20.【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教育評價之父”泰勒及其學生布盧姆等人提出了目標取向的課程評價,他們認為課程評價是將課程計劃和預定課程目標相對照的過程。在這里,預定目標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它追求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因而,這種取向的評價的基本方法論就是量化研究方法.并常常將預定目標以行為目標的方式來陳述。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