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專家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不是孔子提出的觀點。
2.【答案】B。專家解析:“產婆術”是由蘇格拉底提出的。
3.【答案】C。專家解析:教育的民主性體現為教育的普及、教育機會的均等及傳統教育向終身教育的發展。
4.【答案】D。專家解析:瓦根舍因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規范教學);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標志教育學作為規范的學科誕生:克伯屈提出設計教學法;懷海特主張教育上的兩條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次,“所教科目務須透徹”。
5.【答案】A。專家解析: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6.【答案】C。專家解析:隱性課程亦稱為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園文化、學風等。
7.【答案】B。專家解析:生物起源說認為學習是動物的生存本能,“印刻”的概念恰恰體現了動物這一本能。
8.【答案】B。專家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強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誘導的時機。
9.【答案】D。專家解析:最早對班級授課制進行系統論證的教育家是夸美紐斯。
10.【答案】B。專家解析: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
11.【答案】B。專家解析:道德情感就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出現的一種內心體驗。
12.【答案】C。專家解析:負強化是指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教師撤銷了不讓其參加課外活動的決定,讓學生以后做事認真,屬于負強化。
13.【答案】C。專家解析:需要系統包括五種由低級到高級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也稱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愛與熱愛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被團體接納的歸屬感等。
14.【答案】D。專家解析:所謂醞釀效應,是指反復探索一個問題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由于某種機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現了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在醞釀期間,個體雖在意識中終止了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但其思維過程并沒有完全終止,而仍然在潛意識中斷斷續續地進行著。通過醞釀,最近的記憶和已有的記憶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勢的效應,并容易激活比較遙遠的思維線索,因而容易重構出新的事物,產生對問題的新看法,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15.【答案】B。專家解析:無意注意是無目的、不伴隨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師通過語調的升高,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
16.【答案】D。專家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據詞語的描述或符號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17.【答案】B。專家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練習和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改變。感覺適應不屬于學習。
18.【答案】A。專家解析:小玲氣質的描述符合黏液質的特點。
19.【答案】C。專家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
20.【答案】A。專家解析: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六個因素,將學業失敗的原因歸之于自己能力水平低下,屬于內部的、穩定的歸因。
21.【答案】C。專家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堂管理的概念。
二、辨析題
22.【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正確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
23.【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形象感染法是指通過創設直觀、感性的形象.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是品德評價法。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24.【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正確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具體內容是: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從事比較容易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高些,而從事比較困難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低些。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25.【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即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實施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而非對學生進行篩選。故題干說法錯誤。
三、簡答題
26.【專家解析】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7.【專家解析】
(1)準確地鑒定、分析課堂氣氛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和基礎。
(2)時刻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感染學生。
(3)樹立典型,利用榜樣示范積極引導學生。
(4)妥善處理矛盾沖突,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
28.【專家解析】
(1)關注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2)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
(3)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29.【專家解析】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四、材料分析題
30.【專家解析】
(1)材料中陳老師正確使用了說服教育法。材料中,陳老師通過和楊朗交流溝通,運用講道理的方式幫助他分析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提高了楊朗的道德認識水平,激發了其改正缺點的決心,達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從德育原則的角度看,材料體現了德育的疏導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首先,陳老師貫徹了疏導原則。陳老師針對楊朗身上的優缺點,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楊朗獲得了正確的道德認識。
其次,陳老師貫徹了因材施教原則。陳老師觀察到楊朗和其他學生不一樣,并且有針對性地挖掘楊朗身上的閃光點,采取了相應的德育方法。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再次。陳老師貫徹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陳老師有意挖掘楊朗身上的閃光點,并且積極引導楊朗發揚閃光點,克服自身的缺點,做到了長善救失,揚長避短。
31.【專家解析】
(1)學生背誦課文時,采用反復讀的方法,運用了復述策略;教師教給學生一些記憶術,屬于精細加工策略。
(2)教師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主體性原則。這是指學習策略教學中應發揮和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
②內化性原則。這是指在學習策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熟練掌握并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從而能夠在新的情景中靈活應用。
③特定性原則。這是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
④生成性原則。這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重新進行加工,產生某種新東西。
⑤有效監控原則。這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之間的關系上,監控自己使用每種學習策略所導致的學習結果,以便確定所選策略是否有效。
⑥個人效能感原則。這是指學生在執行某一任務時對自己勝任能力的判斷和自信程度,它是影響學習策略選擇的一個重要的動機因素。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教育教學知識》章節習題匯總 | 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