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
2、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3、霍桑試驗:梅奧
4、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
5、“激勵-保健”雙因素理論:赫茨伯格
6、X-Y理論:麥格雷戈
二、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理論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經歷了三個具體發展階段及其各階段的特點:
1、傳統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長迅速發展的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到50年代后期,是西方傳統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長迅速發展的時期。
特點:(1)、人事管理活動被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企業人事管理的制度體系逐步趨于健全完善,如建立了人事檔案、員工規則(手冊)、人事統計和員工記錄等;(2)、管理工作的范圍不斷擴大和深入,由一般行政性、事務性管理,擴展到實行集中式的員工招聘、人員測試和挑選、正式員工績效評估,以及有效激勵的薪資福利管理;(3)、企業雇主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以工作效率為中心,強調采用動作時間研究的方法,推行生產工作定額;(4)、出現專職的人事管理主管和人事管理部門。
2、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替代傳統人事管理的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到70年代,是現代人力資源逐步替代傳統人事管理的轉換期。
特點:(1)、人事管理的范圍繼續擴大,由原有的幾項擴展到幾十項;(2)、不但人事部門承擔著員工的責任,各級直線主管也必須對其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源運作的效果全面負責;(3)、企業人事管理不僅對內部的員工負責,也必須對外部的社會和政府負責,不斷提高員工的職業生活質量;(4)、企業雇主開始接受了人力資源開發的新觀念:“人力資源”是一種把人力即勞動力當做一種財富的價值觀。
3、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由初階向高階發展的階段。
特點;人力資源管理在現代企業中已經上升到主導地位,它日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中心和重點。
三、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特征的分析:
1、將企業經營的長期性目標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目標,由過去僅僅滿足和實現企業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要求,提升到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成為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持系統。
2、集當代多學科、多種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于一身,從而極大地提升和豐富了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性質和功能發生了重大轉變。
四、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基于的五種理論:
1、一般系統理論:員工的知識技能是投入,員工的行為是轉換,員工的滿意度和績效是產出。
2、行為角色理論
3、人力資本理論:西奧多.舒爾茨
4、交易成本理論
5、資源基礎理論:組織存在3種基本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
五、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轉變過程中具有的特點:
1、組織性質的轉變;
2、管理角色的轉變: 國外專家從管理程序、管理對象、管理期限(短期與長期)、管理性質(戰術性與戰略性)四個維度,剖析了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角色轉變和新的定位
3、管理者職能的轉變(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之所以能夠不斷演進,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資源管理具有經營性和戰略性的雙重職能,其中經營性職能是基礎和起點,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擴展,表現在縱向(以經營性職能為起點)和橫向(由提升員工職業生活質量,注重員工的勞動安全衛生和身體健康,發展到企業的社會性職能即社會責任方面)。)
4、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了從交易性實務管理到方向性戰略管理的轉變,強調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做正確的事情,突出了:管理的開放性和適應性;管理的系統性和動態性;管理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