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繽紛校園 英語學習 | ||
![]() |
2010考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專 升 本 | 法律碩士 | MBA/MPA | 中 科 院 | |
![]() |
四六級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職稱日語 | 職稱英語 | 博思 | 口譯筆譯 | GRE GMAT | 日語 | 托福 | |
雅思 | 專四專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語 | 零起點英、法、德、日、韓語 | 在職申碩英語 | ||
在職攻碩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
![]() |
等級考試 | 水平考試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報檢員 | 外銷員 | 司法考試 | 導游考試 | 教師資格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人力資源管理師 | 管理咨詢師 | ||
期貨從業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
![]() |
會計職稱 | 注會CPA | 經濟師 | 統計師 | 注冊稅務師 | 評估師 | 精算師 | 高會 | ACCA | 審計師 | |
法律顧問 | 會計證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師 | 監理師 | 安全師 | 咨詢師 | 結構師 | 建筑師 | 安全評價師 |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設備監理師 | 巖土工程師 | 質量資格 | 房地產經紀人 | 造價員 | ||
投資項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環保師 | 環境影響評價 | 物業管理師 |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
公路造價工程師 | 招標師 | ||
![]() |
執業護士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衛生資格 |
第 1 頁:第一節 團體的基本概念 |
第 4 頁:第二節 團體內部的溝通 |
第 6 頁:第三節 團體決策 |
第三節 團體決策
一、團體決策概述
(一)團體決策的概念
團體決策是指由多人共同完成的決策過程。在組織中經常要進行團體決策,因為團體決策往往比一個人決策更為可靠,正確性更高。比如,高層主管們經常要開會共同商討重大事宜;為了解決某項特殊的問題,常常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分析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強調團體決策的作用和意義。
(二)團體決策的優勢
團體決策與個體決策相比,有許多優勢:
(1)信息全面、完整:團體決策時可以收集多個人的意見,利用每位團體成員所擁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資源,統合多人掌握的信息。
(2)選擇余地大: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從各自擅長的角度、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使決策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3)可以降低錯誤發生率:某些團體成員的決策錯誤可能被其他成員發現。
(4)提高對最終決策的認同感: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決策,既可以使決策更為穩妥、合理性強,同時也會增加人們對決策認同的可能性,接受并支持決策,促成決策的執行。而且,如果決策的執行人同時也是決策的參與者,可以增加他們的滿足感。
(5)增加決策的合法性:團體決策符合民主社會的理念,下級甚至上司都愿意接受團體決策。他們感覺這類決策建立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之上,不帶有個人偏見,不是獨裁的產物。
(三)團體決策的缺點
團體決策有如下缺點:
(1)耗費時間:團體決策往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因為集合決策的團體需要時間,團體進行信息交流需要時間,團體表決決策方案也需要時間。因此在需要迅速進行決斷時,由個人做出決策更有效。
(2)團體壓力難以克服:團體中存在著社會壓力,這種壓力迫使成員屈從多數人的意見。因為通常人們不希望自己被團體拒絕,因而避免發表與多數人不一致的意見,這會導致團體決策的優勢無法發揮。
(3)有時候會有少數人把持的現象產生:即使是團體決策,通常也由一些關鍵人物主持或操縱。有時極具自信的成員能令人信服地闡述其論點,使其他人不作過多爭辯就接受他的論點。如果控制整個團體決策大趨勢的少部分人能力平庸,則無法產生高質量的決策。
(4)責任模糊:由于每個成員都參與了團體決策,因而所有的成員對決策結果共同承擔責任,而不是確定的成員承擔責任。這實際上會造成責任模糊,導致推諉責任。
(四)團體決策與個人決策效果的比較
團體決策與個體決策相比孰優孰劣,這依賴于評價的標準。如果以決策的準確性為指標,則團體決策有優勢。團體決策的準確性平均而言高于一般的個體決策,但團體決策并不是好于所有的個體決策,而是比團體中各成員決策的平均水平要好,卻常常低于最佳的個體決策。如果以決策速度為指標,那么團體決策通常更慢。如果以創造性為指標,那么團體決策創造性更好,團體對一些問題經常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
二、團體極化與團體思維
(一)團體極化
團體極化是指在團體中進行決策時,人們往往會比個人決策時更傾向于冒險或保守,向某一個極端偏斜,從而背離最佳決策。在闡述論點、進行邏輯論戰時,一些成員變得具有防御性,當他們面對挑釁時,態度會變得更為固執甚至走向極端。在某些情況下,團體決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團體決策偏向冒險的一端,比個體決策更傾向于冒較大風險。這種傾向意味著與個人單獨行動相比較,團體成員更愿意拿組織資源去冒險。雖然風險決策會有較高的回報,但是失敗的決策常常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對于團體極化產生的原因,大多數心理學家支持社會比較理論和說服性辯論的觀點。社會比較理論強調規范性影響的作用,認為在團體討論的過程中成員比較關心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觀點與團體其他成員相比到底如何;最開始人們往往認為自己的觀點在社會要求的方向上比別人更好,但是隨著決策的進行卻發現并非如此;為了使他人對自己做出積極的評價,人們會采取更為極端的方式以與他人或社會的要求保持一致,最終導致團體的決策趨于極端。說服性辯論的觀點則強調信息性影響的作用,認為人們在團體決策過程中會期望獲得有關問題的正確答案;人們從他人那里獲得論點和信息,當多數人支持某些論點時,個體也會傾向于支持它,并且會出現更多支持的而非反對的論點,從而使得這種觀點變得更加極端。
(二)團體思維
團體思維是指在團體中就某一問題或事宜的提議發表意見時,有時會長時間處于集體沉默狀態,沒有人發表見解,而后人們又會一致通過。通常是組織內那些擁有權威,說話自信,喜歡發表意見的主導成員們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但其實大多數人并不贊成這一提議。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團體成員感受到團體規范要求共識的壓力,不愿表達不同見解。這時個體的客觀思辨及道德判斷力都會受到影響而下降。這種情形下做出的團體決策往往都是不合理的失敗的決策。當一個組織過分注重整體性,而不能持一種批評的態度來評價其決策及假設,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預防或減少團體思維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在團體決策時指定一位成員專門對其他人的論點提出質疑,探究支持論據,以及對其他人的邏輯提出挑戰,提供一系列建設性的批評意見。這種方法保證了團體決策時保持理性的、清晰的思路。另外一些用以防止團體思維的措施包括輪流引入新成員,邀請局外人參與,在最終決定前作暫停,給成員最后一個機會來確定并說出自己的保留意見。
相關推薦:2010經濟師初級人力資源復習指南: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