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 建設創新型國家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
——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 (2006年1月9日)
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
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只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抓實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2020年我國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胡錦濤強調,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他指出,中央提出這項重大戰略任務,是建立在科學分析我國基本國情和全面判斷我國戰略需求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充分發揮我國已經擁有的經濟科技實力的基礎之上的。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總數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部分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為了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導未來的指導方針。
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引領未來,就是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二)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三)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要重點加強以下工作。一是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要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以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穩定支持從事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集中力量形成若干優勢學科領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隊伍。三是要建設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軍民科技資源的集成,實現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產品設計制造到技術和產品采購的有機結合,形成軍民高技術的共享和相互轉移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中央與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機結合,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作用,增強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五是要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引導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四)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杰出科學家和科學技術人才群體,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前,人才競爭正成為國際競爭的一個焦點。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大國,都把科技人力資源視為戰略資源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強科技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關系到我國科技事業的前途,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胡錦濤指出,“用15年的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是一項極其繁重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極其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務必深刻認識完成這項任務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關系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第二,加強協調配合,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讓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同時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要堅持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方向,把科技創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緊密結合起來,與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背景資料
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2006年1月)
1.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中央確定,全面實施《規劃綱要》,經過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實施《規劃綱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
2.堅持自主創新,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
新時期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是: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十一五”期間,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放在優先位置。二要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三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四要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建設。五要集中優勢力量,啟動一批重大專項,力爭取得重要突破,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
3.創新體制機制,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4.制定配套政策,激勵自主創新
(1)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2)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3)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4)實施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5)在繼續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6)建設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7)健全人才激勵機制。(8)深化教育改革。(9)加強科技創新基地與平臺建設,建立科技資源的共享機制。(10)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在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5.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斗
二、認真實施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開創我國科技發展的新局面
——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溫家寶 (2006年1月9日)
1.深刻認識制定《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
(1)是實現我國新階段發展目標的需要。
(2)是應對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國競爭力的需要。
(3)是加快我國科技發展的需要。
2.準確把握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目標
指導方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目標:建設創新型國家。
3.明確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
(1)把發展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
(2)把掌握裝備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
(3)把生物技術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
(4)加快發展天空和海洋技術。
(5)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
4.落實推進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
(1)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2)制定和實施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
(3)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4)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5.實施《規劃綱要》需要把握的幾個重大關系
一是經濟與科技的關系。
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三是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的關系。
四是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的關系。
五是統籌兼顧與保證重點的關系。
六是近期與長遠的關系。
相關知識點鏈接
1.《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第6章:加快科學技術創新與跨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2.《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章: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
3.《哲學》第6章: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學技術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時事政治必考100題預測 考研英語經典作文20篇
陳先奎密押:07年考研政治六套模擬試題及答案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考研欄目